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正文
福建民政厅副厅长称中国赈灾水平一流(一)

2006-11-21 11:40:56

  时间:2006年11月4日

  地点:福州

  主持人:《第一财经日报》编委王长春

  嘉宾:

  福建省慈善总会会长、原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明俊

  福建省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原福建省民政厅厅长董启清

  福建省民政厅副厅长江华先

  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局副局长岳颂东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韩克庆博士

  广州乐助会负责人金星

  《第一财经日报》社长助理叶荣臻

  编者按

  灾难频仍的2006年即将过去,我们到了应该静下心来,思考和总结“中国赈灾模式”的时刻。

  今年春夏,福建、广东、湖南、浙江等南方各省频发的灾害,使公众聚焦于各级政府抗灾预案的制定和执行,以及组织赈灾的成效。

  同时,国内外媒体对我国各地赈灾的广泛报道,又对各级政府形成强大的推动力。而民间捐赠方(包括企业、个人和民间组织)如何行善,以及全民的慈善意识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

  “中国赈灾”模式转型的路在何方?

  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称,“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绩”,不管你捐赠多少钱,只要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就行。企业家在做生意时一般没有很多现金。因此,舆论界应更多地鼓励他们,为他们的成功和进步鼓掌。至于他们是否做慈善,现在批评还很早。

  由“桑美”看政府主导救灾

  主持人: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中国救灾的经验和发展的方向。首先提一个问题,近年来台风频频袭击沿海各省特别是福建,造成严重损失。今年福建受灾频繁,灾情较重,但救灾工作做得比较好,先请江华先副厅长谈谈经验。

  江华先:我非常愿意借此机会,根据这么多年特别是这两年救灾的体会,来表达一个观念,即我们现行的救灾体制还是比较先进的,是一流的。

  9月13日,国家减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民政部救灾司王振耀司长到福建省宁德市视察赈灾情况时说:“17级超强台风”桑美“登陆,在世界台风史上是罕见的。党中央、国务院对福建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充分肯定了福建灾后的转移工作十分到位。”他说,这次巨大灾害发生在宁德这么一个经济不十分发达的地方,论工作成效,你们比美国、欧洲,比世界发达国家做得都好。过去我们有1998年的抗洪精神,这一次可称为“2006年抗台精神”。

  我引用他这段话就是说,以福建为例,经过多年实践形成的抗灾救灾体制,是国外发达国家也很难比拟的。按王振耀的观点,这是我们的中国特色和政治优势。我觉得这种体制可以概括为: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

  从政府主导方面看,至少有五个优势和特点。

  首先,我们有减灾委员会这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中都设有的综合协调、指挥机构,在福建,它就是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它在实践中高效运转、真抓实干,可统一决策、协调、组织和指挥。

  其次,各级减灾委员会都有较成熟的应急救助预案,形成了紧急救助体系。这种预案始于2001年,至今,各省区市、300个地级市和2000个县(市)都已相应出台。福建90多个市县和大部分的乡、镇、村都有此类预案。

  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建立救灾应急机制,每当重大灾情发生,省、市两级都在第一时间启动救灾预案,及时掌握、报告灾情,及时下拨救灾应急资金,紧急调拨救灾物资,实现灾后24小时内紧急、应急措施基本到位。此次抗击“桑美”,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就一月之内三到福鼎,省长黄小晶也两到灾区。今年,我们向全省灾区下拨救灾款24亿元,衣物22万件,大米50万公斤,救灾帐篷近3万顶,这只有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才可以调动。

  第三,我们有几支特别能战斗的骨干专业队伍。

  第四,这种救灾体制由政府主导,因此我们有相当雄厚的救灾物资的和救灾预备资金。到去年为止,民政系统在全国有10个救灾主力仓库,所有省份都建立了救灾储备仓库,福建9个地市都建立了救灾仓库,省、市、县财政每年都安排预算,采购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储备相当充足。

[1][2]
  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