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稿:改革新进展带来新变化
新华网: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国一系列重大改革向纵深推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给百姓生活带来积极变化。
2006:四大调控关键词透出宏观经济运行轨迹
新华网: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良好局面,但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依然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出台了多项宏观调控措施,使得经济发展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势头。梳理四大调控关键词,可以看出今年宏观经济的运行轨迹和未来调控的走向。
百姓感受
幸福感提升是社会均衡发展重要指标
文新传媒:网上的一项调查多少在意料之中。新华网的消息说,调查显示,近四成人买房后生活滑坡,负债超过警戒线。当然,参与调查的人数不多,只有100多个人。但就经验而言,过高的房价以及为此的负债累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暗藏危机。去年,中国社科院公布一项调查统计,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居民,家庭整体负债率高于欧美家庭。两地居民的整体家庭债务比例已经分别达到155%和122%;青岛、杭州和深圳等中等城市的居民家庭债务比例,也平均达到了90%左右。其中,房贷是最主要的债务。
不同年龄阶层的买房故事
焦点房地产:“房奴”这个词最近几年被炒得热火朝天,个人有个人的具体情况,观察分析了一下自己身边的一些具体情况,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不堪重负的“房奴”的。下面我就随便谈谈几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买房故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生人,现在基本进入了退休年龄,有的已经儿孙满堂,孩子们如果各自还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的话,辛苦了一辈子的两老,现在日子完全可以过得红红火火。他们这辈人,在目前这股购房热潮中,追求的是安静、健康。
“成了掉进城市和农村夹缝里的人”一个农民工的自述
半月谈:第一次见到刘刚,他正蹲在劳务市场一角,和其他等待招工的进城农民一样,抽着劣质香烟,神情麻木而茫然。刘刚来自黑龙江省嘉荫县农村,来哈尔滨打工3年,换了近百个工作,记者见到他时,他的全部积蓄只有3元。3年了,他没有回家过一个春节。他告诉记者:“我现在既不能回去,又不能在城里扎根,成了掉进城市和农村夹缝里的人,心里整天空落落的,不知道以后咋办。”他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打工经历。
11月22日,重庆展览中心内人头攒动。当日,重庆市2007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文科类)双向选择会在重庆展览中心举行,共有10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此次双选活动,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
聚焦413万大学毕业生:扩招下的辛苦求职路
央视国际:进入二十一世纪,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们突然发现,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2001年到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虽然工作并不好找,但却并不妨碍大学年年扩招,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而2005年达到了338万,是2001年的3倍。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年年增长:2001年是34万人,2002年是37万人,2003年是52万人,2004年是69万人,2005年达到了79万。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总人数将达到413万,就业率是多少,待业人数又是多少,令人关注。
再就业了结婚证复原了
新华网辽宁频道:张平缓慢地关上门,骑上他在市场上以10元钱买来的那辆二手自行车,开始在马路上缓慢地摇晃着。10年以来,正是这辆破旧的自行车,驱动着这位43岁的下岗工人每天重复着这样的生活,而今天,确切地说是在6个月前,张平结束了10年以来这种东奔西跑的生活,张平和他的妻子以及女儿的未来,也在这一年由不确定而变得一切都稳定起来。“10年来,我从没敢想过有一天我还能找到这样的工作。”张平停顿了几秒,眼睛开始有些湿润。张平,居住在沈阳市铁西新区卫工街道中海社区,今年3月份,他开始在开发区昆明湖派出所做社区安全防范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