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约强压医院让步
呼市医保中心对内蒙古医院的态度极为不满。王海燕认为,造成医院不合理收费的主要原因是,医院的领导不重视医保工作。2002年以后,由于内蒙古医院没有医疗保险专门机构的负责人,分管院长也不明确,医疗保险制度无法得到有力贯彻实施。她说,定点医疗、降低收费是一个趋势,但内蒙古医院却没有认清形势。
11月,呼市医保中心开始向参保人员和参保单位大量散发传单,指出医院未认真执行基本医疗定点服务协议,部分科室存在分解收费、无医嘱收费以及不合理收费现象,导致医疗费增长迅速,参保人员个人负担加重,并声称11月将与之解除基本医疗定点服务协议。
王海燕认为,解约会给医院造成一定压力,每年仅医保中心与医院的结算就达3000万元,加上参保人员自结部分,带给医院的总收入在6000万元左右,这个数额可占到医院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内蒙古医院表示愿意“蒙屈”整改。
赵兴胜说,院方将加强管理,规范一些医务人员不合理收费的行为,并就医保工作做出整改措施:成立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由一名副院长牵头,吸纳了分管业务的副院长和几大科室主任;将医保科从财务处划归到医务处,直接面对业务科室。
呼市医保中心认为医院有整改的态度,有具体的措施,表示可以暂不解除协议,以观后效。随后,双方发表公开声明称,继续履行协议。
患者利益何时放到首位
“解约”事件最终以医院答应整改而平息,如果医院就此降低收费将是最理想的结局。值得思考的是,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本为缓解患者看病贵,却变成了医院与医保中心争利。众多参保患者身处夹缝中,利益被忽略。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社会学专家认为,这一事件从侧面反映出了医疗制度的问题。其实不止内蒙古医院一家,呼市的许多医院都存在医疗费用高、检查项目重复的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信息中心主任刘洪钟说,医保中心为保证基金不超支,有更多的资金归自己支配,上卡医院、下卡患者。医院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利用医院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尽可能突破医保的限制,促使医院医费升高。双方争利,矛盾突出。
作为重要的监管部门,医保中心查处医院乱收费、要求降低费用是其应尽的职责,然而为了自身利益,医保中心却采用了单方面解约的方式逼迫医院,使众多参保患者面临医院收费不合理和失去定点医院的两难选择。
内蒙古医院院长张文挺说,从根本上说,解约损害了参保人员的利益,这些天经常有人问住院还能不能报销、是不是需要转院等问题,一些人不敢到医院看病了。王海燕也承认,内蒙古医院毕竟是大医院,拥有较高的技术医疗设备,有一批患者需要在医院延续治疗,如果解约最不利的是参保人员。
患者李惠如的女儿对记者说:“患者需要在内蒙古医院这样的大医院治疗,但一边是医院高收费,一边是医保中心解除定点协议,患者何去何从?谁替患者的利益着想?”
刘洪钟认为,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患者始终处在弱势地位,根本没有话语权,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不论是医院还是医疗监管部门,什么时候能将患者的健康放到首要的位置,以患者的利益为重,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