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正文
神奇的哥月入真有8000元? 四条“生意经”扰乱市场

2006-3-28
半月之前,一篇名为《出租司机给我上的MBA课》的微软公司某部门经理刘润的博客文章,被众多大大小小的网站竞相转载,文中所讲述的那个自称月均收入可达8000元的“神奇的哥”的生意经,更成为市民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日前,文中讲述的那位“神奇的哥”更是站到了众多媒体的面前,“手把手”地告诉大家他是如何运用自己高超的“统计能力”和“判断能力”,在一个月平均收入水平只有2500~3000元的行业内如此创造奇迹的。

  对“神奇的哥”的故事反响最大的还是出租车行业本身。“他说他开了17个年头,我可是已经开了20多个年头的出租车了,月收入8000块,听也没听说过,肯定是吹牛的。”同为大众公司的周司机表现得很不屑。

  “偶尔一个月跑得好了超过8000块是可能的,但是要每个月都有8000块,运气没有介好吧?”强生出租车的傅司机告诉记者,他认识几个专门在飞机场、长途汽车站等长线,或在对上海道路不熟悉的乘客较多的地方“蹲点”拉差的朋友,他们做生意时往往都还带点“手段”,就是这些人,也难得听说他们哪个月收入过8000元的,更不要说每个月都过8000元。

  孙司机开的是一辆“奔驰”出租,“我的固定客源也很多的,而且他们一般都喜欢包租我的车跑长途出上海市,毕竟车看上去体面一些,但是即使这样,我一个月也很难有超过8000块的收入”。

  刘司机夫妇对“神奇的哥”的故事是最无法理解的。“我们的车是大承包,指标比一般的普通承包要低,而且我和我老公两个人轮流开,白天我开,晚上他开,除去洗车保养的时间,我们这辆车一个月天天24小时基本都在路上。就是这样跑,以跑得还算不错的一个月来说,我们俩加起来也就一万块出头。他平均每个月都跑8000块,我真的不敢相信。”

  明细账目

  “神奇的哥”月入几何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位的哥自己描述的营收情况。他最为“微软公司”看重的是他的核定成本的思路,不是按照普通司机的算法,而是按照小时计,我们在此不妨沿用他的思路。

  工作时间为每月15.5天(做一休一),每天20小时,那么每月工作小时数为310小时。

  此人设定的每小时工作为34.5元,月成本便为10695元。

  他月薪8000元,没说是税前税后,我们便按照对他比较有利的算法,假设税前8000元,那么他的月营业收入便至少要达到10695+8000=18695元。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该司机的平均每小时营业额为60.30元。

  时速应在50公里以上

  他在接受沪上某媒体采访时,自述每小时做3个车次,每次中间空驶7分钟,那么他每小时要空驶21分钟,工作39分钟,每差工作13分钟,实现收入20.10元。

  接下来我们就要运用常识判断一下这个状况了,在上海,跑20元车费,如果完全没有时间补贴(也就是连红灯都没有遇到一个),能跑8公里,只花13分钟,相当于时速36.92公里。

  如果中间时间补贴5分钟(相当于2~3个红灯,不属于堵车),那么20元车费相当于2元时间补贴和18元车程,相当于跑了7公里,行驶时间降低到了8分钟,相当于时速52.5公里。依此类推,只要中间停顿时间越多,该司机的行驶时速就必须越高。

  那么这个速度是可靠的吗?记者没有详尽的调查数据,不能做结论,我想所有在上海有开车或打车经验的人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合理判断。就笔者自己而言,由于工作原因每星期会打的从曹家渡到钦州南路来回4次,出发时间大致为上午9点30分去,下午1点回(两次);下午1点半去,下午4点回(两次);这几个时间段都不属于堵车时段。走高架,路程单向10.8公里,完全不堵车仅停靠红灯,需要耗时30分钟,车费32元以内。走地面,单向8.9公里,耗时40分钟左右,车费27元。按这个道路水平,的哥每月能赚4000元就不错了。

  当然,笔者走的这个路段不是上海最畅通的地方,但也绝对不算堵车严重的地段,也许在下倒霉从来没有遇到象“神奇的哥”这么好车技的驾驶员吧。

  一人占两人份额

  再谈一下话题以外的“机场”问题吧,一天即使去两次浦东机场,也就是300元出头(回来除非天大的运气能拉上客,否则就是空驶)。而一天去两次浦东机场的几率,你随便找个司机问问,是多少?

  用MBA们喜欢的算法,笔者查了一下数据,浦东机场年吞吐量4000万人次,其中有很多朋友或单位接送,有坐磁悬浮、公交以及机场专车人次,还有家庭出行(不可能分头打车去机场吧),由于无详尽数据可供查询,笔者粗略打个对折,2000万人打车去机场或者从那边打回来。2000万/365=54795人次每天,上海现有近5万辆出租车,每车每天可以拉上一次多一点点。

  看到这里,有人说了:这正说明“牛”的司机,一个人能占了两个人的份额!

  其实不然,要知道4000万人是吞吐量,也就是包含吞和吐两方面的。要知道,司机拉上“吐”的人是很爽的,直接从市区一路杀过去,但是要拉到吞的人是很苦的,先要在机场排队至少两三个小时。

  实际收入不断下降

  最后,再指出该媒体那篇报道的最致命的一个硬伤:该文开头就写到上海大众出租汽车公司拿的该司机的月营业额报表:2005年4月17081元,2005年12月16373元,2006年2月14188元,这组数字说明什么?说明第一,该司机从来没有月收入达到过税前8000元的水平,第二,他的收入在不断下降,2006年2月的水平只有3493元!

  当然,对那位传说中的的哥的敬业精神以及一些别致的拉客意识,笔者也表示赞赏,即使微软公司请他去讲讲也无可厚非。但是笔者也想通过自己亲身算的这笔账讲这么两点:第一,永远不要忽视常识的重要性,即使您真的是名校MBA;第二,永远不要轻信,很多真相其实只需要简单的计算就可以揭开,尤其对从事公司管理或者记者行业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社会质疑

  “神奇理论”将扰乱市场秩序

  四条“神奇生意经”

  ■择客长线理论——“神奇的哥”利用他多年经验得来的超强判断力,可以从一些细节判断出哪些地方、哪些装扮、手上拿哪些东西的人是长途客,以此专挑长线生意做。

  ■回头客理论——17年的运营经历,“神奇的哥”培养了自己的“回头客”,即拥有了自己的长期客户,其中包括外籍人士,他们经常包租他的车,给他带来了应得的收入。

  ■信息理论——“信息就是效益”,“神奇的哥”平时十分注意收听电台广播,吸纳各种新闻信息,特别留心市内举办的商业交易会或旅游、文化活动,有用的新闻资讯引领了自己生意方向,获益势在必得。

  ■技术理论——“神奇的哥”利用其高超的驾驶技术和对上海道路的熟悉,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哪条线路可以最近最快地将乘客送到,从而节省出时间在同样的时间里多拉几差。

  “择客”违反职业道德

  对于“神奇的哥”那一套听起来富含经济学理论的生意经,人们提出质疑最多的还是其择客拉长线的观点。“假如每位司机都像他一样精明,总是能在客人群体中判断出长途客,或者挑选地点拉长途客,这样的方式,对于那些没被他挑上又抬手拦车的人来说不就有''''''''拒载''''''''犯规的嫌疑了吗?这样可是不符合职业道德的啊。”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位白领这样质疑。

  海博出租车的马司机向记者表示,对于出租车这种服务性行业,良好的服务态度应该是整个行业的导向性原则。“我们一般都是秉承这样的原则,一排人中谁的位置靠前就拉谁,谁先示意就拉谁。当然,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客人,比如说老人啊,抱小孩的啊,我们一般就会破例先拉他们。但是我们决不会根据手上拿什么东西去择客的,我个人认为这样是违犯职业道德的。”

  大家效仿市场将乱套

  “最算他说的是真的,我也喜欢他说的是真的,我还可以学习学习,但是这样大家都去学,大家都在路上找会去机场的,大家都去美罗城门口拉商务客,其他的普通乘客好全部走路咯。”大众出租车的俞司机表达了他对“神奇的哥”故事的忧虑,要是人人都去想着跑长线,那么,市区内本来就“打车难”的现状肯定更为严重,机场排队等客的车子越来越多,拉客周期肯定会更长。更糟糕的是,说不定还会有很多司机为了择客就明确“拒载”短线客人。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张老师也就此问题给记者做了分析,如果“神奇的哥”的故事的确属实,出租行业内必然会出现“神奇的哥”效应:大家都会根据其提供的方法和经验竞相模仿,为的就是获得更好的收入,那么,本来秩序良好的出租车行业必将出现不良的波动,导致市场秩序出现一定的紊乱。

  一位白领也调侃地向记者表示:“8000块一个月的平均收入,我也想改行去做出租车司机了。”

  上海商报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