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活到2006年6月1日。
玛丽莲·梦露会无比哀愁地注视着镜子中的自己,那一张满是岁月沧桑的脸和脖子上遮挡不住的褶子。
她可能会像玉婆伊丽莎白·泰勒一样,饱受身体上各个骨头和关节疼痛的折磨。
门可罗雀,她蜗居在自己的寓所里,或许只有回忆陪伴。于是她用老电影和老照片来打发时间,电影一部部地放,镜头定格在地铁通风口吹出的风把裙子吹起来的那一幕,她想,那年自己才28岁。
……
一切都是如果。
事实上,玛丽莲·梦露没有活到2006年的80岁,她只活到1962年的36岁。
看来36大于80,因为人们都记住了她的年轻、美丽、性感,而永远不知道她的衰老。
“我希望在我变老的时候也不必整容,我必须对自己的面容保持忠实,有些时候我想,避免衰老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就死去,但这样你就无法走完生命的历程,是这样吧?你永远不能了解完整的你。”玛丽莲·梦露这样说过。
死后并不平静
如今,玛丽莲·梦露静静地躺在位于洛杉矶的墓地中。
她的女佣是最后看到她的人,1962年8月4日,那个星期六的晚上,梦露走进了卧室。但是第二天凌晨3点多的时候,女佣发现她的卧室里有灯光,过去开门房门却打不开,疑虑的女佣就跑到屋外,透过落地窗朝里望。她看到的是:梦露横躺在床上,一条胳膊伸着,手垂在电话机上。床边有一个空瓶子,里面本应有心理医生开给她的安眠药。
在玛丽莲·梦露去世的44年后,依然并不平静。
近日,关于她的死因又有了新说法。大多数关于她的官方调查文件仍然被列为高级机密,直到最近,历史学家才看到一些FBI的解密文件,首次发现玛丽莲·梦露的死可能和她记下的一本“秘密日记”有关。解密文件显示,1962年7月13日,FBI局长胡佛收到爆炸性报告:梦露曾经透露过与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谈话,梦露问了肯尼迪许多重要问题,而肯尼迪也向“枕边情人”一一做了回答。胡佛感到后背发凉,由于梦露的口无遮拦,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枕边私密谈话很可能已经传到了克里姆林宫。
1962年8月,肯尼迪兄弟不约而同地斩断了和梦露的来往。面对突然的剧变,玛丽莲·梦露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8月4日晚九点半,她绝望地打电话给自己的好友西德尼·吉拉罗夫,痛诉了她和肯尼迪兄弟的私情,并称她知道一些“危险的秘密”。
关于玛丽莲·梦露的死因一直是个永恒的争论,真相到底如何,仍然无法确定。
除了关于死因的争论外,在她死后,围绕在她身上的官司仍然有很多。在其中一个涉及800万美元的官司当中,梦露的肖像所有权就成了原被告双方争论的焦点,官司的双方分别是4名曾经给梦露拍过照片的摄影师及梦露演戏的导师兼朋友李·斯特拉斯堡的遗孀安娜,照片的版权一直属于这些摄影师以及他们的后代子孙,但这些照片的商业使用权却属于斯特拉斯堡,于是双方为如何更好地获得自己的利益而上法庭。另外一场官司中,梦露生前用过的800多件用品在进行展览之后却被称为可能并非梦露遗物,一家律师事务所起诉了在玛丽皇后号邮轮上举办的梦露个人物品展的主办方,因为大多数所谓梦露的私人物品实际上和她本人并没有什么关系。这些展出的物品包括梦露生前用过的红色睡衣,唇膏,行李箱,烫发用具等。数以万计的人花22.95美元来看这个展览。律师表示,展出的物品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和梦露没有任何关联,并且很多都是在1962年梦露吃安眠药自杀后制作的。律师所要求展览主办方组织者应该向前来观看的所有观众退还门票费用,同时支付赔偿金。
生前也多曲折
在玛丽莲·梦露的葬礼上,曾经教她演戏的表演教师李·斯特拉斯堡挥泪致了悼词,他说“梦露用她的一生创造了一个神话,显示了一个家境贫寒的穷姑娘所能取得的成就。对于全世界,她已经成为永恒的女性象征。”
确实,玛丽莲·梦露的一生,就是一个灰姑娘成长为明星的一个故事。
1926年6月1日,她出生在洛杉矶综合医院,那时她的名字叫诺玛·琼·培克,她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因为那个男人早已离开她们母女远走他乡,但本该相依为命的母亲又常酗酒,人事不知,所以她从小便寄居在别人家中,从这一家到那一家,从孤儿院到收容所。九岁的时候,母亲仍然接受不了父亲离去的事实,被关进精神病院。1941年,诺玛被送到加利福利亚的“安娜姨妈”家生活。一年后,16岁的诺玛与大自己四岁的邻居詹姆斯·多尔蒂结了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但这场婚姻并没有维持多久。
1944年底,她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她在无线电厂工作,摄影师戴维·康纳沃来到该厂为战事拍摄女子照片时,她抓住了这个机会,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摄影师从一群姑娘中发现了她的与众不同,她很快出现在杂志封面上。
1946年,诺玛被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大老板看中拍板雇用,从此有了艺名———玛丽莲·梦露。初期的工作并不顺利,她只是在一些在影片中跑跑堂,说几句“Hello!”之类的台词,1950年她终于在《柏油丛林》担任一二场重头戏。紧接着玛丽莲与几位大明星拍摄了《伊芙的底细》,出场时间虽然很短,但她那天真无邪,使人听了陶醉的对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福克斯公司等影片一结束,便与她签定续订七年合同。
1953年之前,梦露在影评界虽然会获得一点赞誉,但电影公司总是把她拘泥于演“白痴美人”一类角色。为求发展,她上迈克尔·契诃夫剧院听戏剧课,排古典剧。但是她还是受到一点非议,她说“有些人很不友善,如果我说我想成为一位女演员,他们就会审视我的身材,如果我说我想提高,学习提高演技,他们就会大笑不止,他们其实并不认为我会对自己的演艺事业态度认真。”不过不管怎么说,1953年成了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梦露在电影《尼亚加拉》里第一次担任主角,该片上映以后,场场爆满,她不仅一跃成为第一流的明星,而且成了好莱坞一手炮制的最了不起的神话。
1954年,玛丽莲·梦露与棒球健将乔迪·马吉奥结婚,但这任丈夫醋劲不小,对她限制很多,两人最终分道扬镳。1956年,她又与剧作家阿瑟·米勒结婚,他们是在1951年拍《青春常驻》一片时就认识的。婚前玛丽莲的每部影片都超乎寻常的卖座,特别是在《七年之痒》这部片中,她站在地铁口的镂空铁板上,下面刮上来的风把她的裙子吹得鼓涨起来,成了她影片里最标志性造型。1957年与劳伦斯·奥立佛合作的《王子与舞女》遭受从未有过的失败,淡出二年后,玛丽莲很小心地接下了《热情似火》,影片拍摄很辛苦,她为此两次小产,不过这一切都值得———《热情似火》成为她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
1960年,玛丽莲与克拉克·盖博合演了《不合时宜的人》,谁也不曾料到这分别是他们俩的最后一部影片,停机没几天,克拉克·盖博因心脏病猝发致死。同年十一月,梦露与丈夫阿瑟·米勒正式分开,这次离异造成的感情创伤始终未能平复。她神经衰弱严重起来,只得进精神病院作一短期疗。一年后她接拍新片《濒于崩溃》,在剧组摄影棚度过36岁生日的两个月之后,她香消玉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