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底,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帮助任大玉等4位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了工作,他们是我市实施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新模式以来,获得帮助的第一批流浪乞讨人员。成都经济电视台33频道通过镜头记录下了任大玉等4人受助和找到工作的过程,并在昨日上午的《成都面对面》节目中播放,成都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荣道清也在节目现场介绍了我市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新模式的实施情况。
全国首创救助站提供就业援助
2003年7月31日,在成都延续了53年的“收容遣送”制度正式宣告终结,“收容遣送站”的牌子被“救助管理站”取而代之。三年半后的2006年12月13日,成都市救助管理站的一项新举措又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该站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与企业联动的“民工之家”救助项目,对所有进入成都市救助管理站的流浪人员,除了提供食宿等常规救助外,还将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介绍工作以及法律和经济援助。荣道清在节目中表示,政府帮流浪乞讨人员找工作,这一新模式在全国是首次出现,“民工之家”的出现可谓影响深远,是变“输血”救助为“造血”救助的创新尝试。
“民工之家”体现人道内涵
在节目放映的录像中,《成都面对面》记者来到成都市救助管理站了解相关情况,任大玉等4名外地来蓉人员由于没能在成都找到工作,最后身无分文,不得不找到救助管理站。在这里,他们接受了“民工之家”的培训,随后在成都市救助管理站联系的一家企业中找到了工作,这让他们异常开心。
荣道清称,“民工之家”把对流浪人员的生活救助和就业培训结合起来,拓展了一条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的新路,真正地体现了救助的人道内涵,也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流浪乞讨人员。
本周市房管局发言人谈房价
本周日上午10时30分,市房管局新闻发言人杜文将走进成都经济电视台33频道《成都面对面》节目,就房价调控、住房保障、市场监管等话题回答市民的提问。
本周互动话题是:你认为适合成都的住房供应模式是:1、人人有住房;2、人人有房住。市民可发送短信1或2到01817615参与节目互动,如果你是成都正式户口,但仍没有房住,现在就可拨联系电话87036666与节目组联系。
本周一至周五每日14时10分至15时,成都电台新闻广播(AM79.2、FM99.8)《成都面对面》节目安排如下:周一:市卫生局谈我市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情况;周二:市劳动保障局谈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补充规定问题;周三:市水务局谈我市雨污分流整治工程;周四:市民政局谈我市提高低保标准情况;周五:市地税局谈年收入12万元自行申报个税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