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计划:我国将发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
今年我国要加大对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投入,或将完成总数达158部的雷达网建设。按计划,还将发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在昨天上午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郑国光如是介绍。郑国光说,中国是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气象的衍生灾害,是2000亿-3000亿元人民币,大概占国民经济总值的2%-5%.中国政府一贯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加大对气象现代化的投入。从1970年开始,中国政府就支持发展气象卫星,从1999年开始建设中国的新一代的天气雷达网。
郑国光介绍,我国对天气雷达网的投入非常大,一部雷达大概投入3000万人民币左右,新一代的天气雷达网有158部雷达。
根据158部雷达来计算,新一代天气雷达网投入将达47.4亿元人民币。
郑国光介绍,按照计划,2007年中国将发射新一代的极轨气象卫星,这个极轨气象卫星的观测分辨率和观测能力将有很大的提高。此外,今年很可能将完成158部的雷达网建设。这些卫星的运行和天气雷达网的建设,将大大提高中国对突发性天气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能力。这是中国政府对防灾减灾的一个重大贡献,也是对世界气象防灾的一个重大贡献。
中国的气象卫星不仅为中国的气象防灾减灾,也为世界的气象防灾减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专家观点
气象专家:我国高温日数将持续走高
昨天下午,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王邦中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今后我国的高温幅度和日数有持续走高的趋势。
早报记者:今年我国将完成158部天气雷达的雷达网建设。对于监测预报灾害性天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王邦中: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不管是测风还是测雨,只要是天气过程,比如电闪雷鸣,它们基本都能捕捉到。只要捕捉到,那么我们就可以及时发出预报甚至预警,把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天气雷达更大程度上是短时临近预报,比如12小时以内,时效和气象卫星不一样。所以卫星和雷达组成一张综合的探测网,将能更准确预测天气。
早报记者:我国今年夏天会不会持续去年的高温?
王邦中:应该这样说,暖冬并非天天暖,全球变暖也并非年年暖。这必须要有科学的预测。但从近几年总的趋势来看,应该是高温日是在走高的。也就是说,趋势是高温幅度在增加、高温日数在增多。
早报记者:我国是否正在制定一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何时实施?
王邦中:我国实际上有很多正在采取的措施,有助于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例如“十一五”期间降低能耗的指标。具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包括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规定提交的国家履约信息通报,这与能源、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相连,是由国家若干个相关部门来负责的。
“暖流”危害:它们将因“暖流”而变
北极熊、小岛将面临灭顶之灾
海平面大幅升高,许多小的岛国将面临灭顶之灾;北极熊等众多动植物将因环境变化而灭绝。高温、热浪、台风、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将增加。
玉米提前播种,桂花严冬开放
偏暖的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十分明显。30年来,法国苹果树的开花期已提前10天,玉米的播种季节提前了1个月;植物反季节开花,今年12月以来我国南京市一些区域的桂花在严冬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