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宁夏、河南、广东等省区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调查中发现,各地根据本省区实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户籍改革,对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城市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产业支撑,教育、社保、医保、退伍军人安置等诸多配套政策难以到位,使得群众产生“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引发诸多社会新矛盾。
换汤不换药群众有抱怨
在宁夏银川市摆水果摊的董林已经经营快十年了,他家在永宁县农村。做小生意这么多年,赚了些钱,在银川市买了营业房,但是银川市放宽户口限制已两年,小两口却没有去办理迁户手续。董林说:“我没有迁户的动力,我打听过了,换了银川市户口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低保享受不了,医保享受不了,除了孩子上学外,没什么实惠。社会生活方面照样受歧视,还是换汤不换药,我为什么要迁户口?”
像银川市一样,全国许多城市户籍改革都放宽了入户条件,买房子、直系亲属投靠、经商务工有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即可入户。但是却没有在配套政策上跟进,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就业、教育等等方面还是区别对待,这严重影响了农民入户的积极性。
河南省鹤壁市居民张汉其由农民户口转成城市户口后发现,只是名称上的不同,计生、医疗、低保等政策还是按农村政策办,城市政策只有孩子上学用的上,其它并无变化。
鹤壁市建设局副局长彭树勇介绍说,户籍制度改革,农民的积极性是关键。可是,据调查,鹤壁市有84%以上的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权,对换户口没有积极性。相当多的人进了城也不愿迁户口,迁了户就不能享受农村合作医疗、两免一补等优惠政策,而城市的优惠政策一时又享受不到。很多打工、做买卖的人也没有迁户口的动力。
鹤壁市卫生局副局长王玉峰介绍说,虽然户改了,但是目前的政策是农民迁户后,暂时不能享受城市医保,允许5年内继续享受农村合作医疗,由城市卫生部门指定卫生医疗点就医。
记者在郑州、银川、新乡、鹤壁、广东佛山、东莞等城市采访中发现,群众对户籍改革存在不满情绪。宁夏固原市许多农转非的群众由于长年未能享受城市待遇,反而失去了退耕还林、两免一补等农村优惠措施,纷纷要求非转农,在户口上呈现返乡潮。
这些率先推动“户改”的城市虽然在户口形式上都统一为“居民户口”,但一到落实具体政策和福利时,差别常常就浮现出来。城乡户口差别背后隐含的社会不公还有很多,诸如社会地位、收入标准、子女入学、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保、福利、高考、升职、培训等等。为了消除户口歧视,许多城市放低了入户门槛,并在称谓上亲切的称农转非的群众为“新市民”。但是却不能实现“新旧同等待遇”,造成了城市新二元结构。
户口好改,配套政策难到位
河南、广东、宁夏等省区公安部门一致反映,其实户口改革的难点不在户口本身,而是户口背后的利益。说简单点,公安部门可以迅速将户口变更,核心是社会各部门的配套政策难以到位。
据鹤壁市有关部门预测:户籍改革后鹤壁市受冲击最大的是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和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按照“十一五”规划,鹤壁市在新的户籍政策下要新增21万多人。按此推算,结合鹤壁市当地实际,年均增长近百万元。
同时,对社会保障资源也造成压力,每增加一名参保人员需增加管理成本21.65元/人年。而在城市低保方面,需要资金26460万元,净增加财政支出23500万元。如果上级不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鹤壁市资金缺口太大,无法实现应保尽保。
实施户改至2010年,鹤壁预计增加10万城市常住人口,需要新增住房300万平方米左右。拉大城市框架,进行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供热、燃气管网、垃圾处理、城市绿化、市政公共设施等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增加道路建设投入6.75亿元、供排水、污水、供热管网建设投入4.68亿元,加上垃圾处理厂建设、城市绿化、市政设施等合计投入约需12亿元。
所有这些,都是对财政的压力。由于鹤壁市没有申请改革专项资金,试图探索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户改之路,而对巨额资金缺口,只能采取过渡性措施,户口虽改,配套政策暂时不能跟进,在医疗、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养老保险、失业救济、退伍安置等诸多方面仍然按过去区别对待。过渡期为5年。但是5年之后怎么办,仍然没有明确。
广东省佛山市实行城乡一体化后,由于一些配套政策难以协调,导致各部门仍按自己的标准统计数字和执行政策。如在村改居方面,民政部门统计还有476个村,而农业部门考虑到有些村改居没有实质性转变,只是名称变化,便统计还有580多个村。计生部门在户口一元化后还保持二元管理,继续执行广东省的计生办法,甚至超生罚款也还是两个标准,即城市户口超生罚14万,农村户口超生罚8万。此外,各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复员军人的安置问题,也没有实现一体化。还是城市、农村区别对待。
一些专家指出,“户改”要取得实效,必须着手解决一些“相关的制度性安排”。一方面城市公共资源较难承载过多人口,另一方面,新进城的人仍有很多相关利益享受不到。这些改革都是相辅相成的,否则也会互相制约。
户籍改革不能单兵推进
一些地方干部认为,户籍改革大方向是正确的,是应该坚定不移的,但是不能单兵推进,而是要社会整体联动才有效果,才能得到群众认可。还需要循序渐进,做好规划。佛山市在户改之前,曾打算出台18个配套政策,后来由于难度太大,先搞了9个项配套政策。户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户改已经推进,而“全身”怎么动亟待提上议事日程。户籍改革不能单兵推进,社会各部门都应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和措施跟进。否则户籍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三处梁晓明政委认为,目前开展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其重点和难点应该是与户籍管理制度相配套的政策和制度的改革,并且无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维护公民权益、保障群众利益的角度,这些政策和制度都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有关人士建议:逐步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在不同地区间的有序流动。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建立适合农村地区,并与城镇衔接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适合城镇灵活就业群体(包括外来工、农民工、离乡又离土的农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以及对城镇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保障农村人口迁移与就业的安全有序。
积极推动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增加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按照先困难家庭,后一般家庭,先农村,后城市,先欠发达地区,后发达地区的原则,逐步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建立非义务教育多元投入体制,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就业需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需求。认真做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后的计划生育工作衔接。
适当调整征兵和优抚安置做法,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征兵、优抚安置新机制。各地结合实际,在财政许可的前提下,可采取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征集新兵,实行城乡统一的优抚安置政策。其他与户籍改革有关的土地、选举等制度和政策,也应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密切配合,及时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