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正文
河北坝上因旱情300万亩耕地绝收(三)

2007-9-18 15:17:50

  干渴的莜麦仅过脚踝

  吴凤枝房后长的马铃薯小得可怜。

  尚义县石井乡马连洼村一条公路穿村而过,往年在这个季节路过马连洼时,公路上铺满了亚麻、麦子,公路成了打谷场,汽车行驶时须小心翼翼。可今年,这里的公路上静悄悄,没一个铺麦子的。

  “有的地里根本就没收割,有的收了一些,一亩地就打个几十斤,早就收拾完了。”年近70岁的老人吴凤枝告诉记者。

  与张北盘地房村一样,马连洼村也是一个绝收的村子。在村边的一大片山地上,吴凤枝领着记者看自家的莜麦地。

  在莜麦地里,还泛着几许绿意的莜麦苗刚刚没过吴凤枝的脚脖子,上面零星长着些枯黄的麦穗。吴凤枝说,普通的年景,这个时候莜麦都能到自己的腰那么高,可今年的莜麦就只能收割些秸草了,别指望能打麦粒儿。

  在住房后头,是吴凤枝家开的小片荒地,种的是马铃薯,吴凤枝先后拔了两三棵蔓子,最大的一棵蔓子上带着两个似核桃大的马铃薯,而其他两棵上的马铃薯则像葡萄一样大小。“今年连山药也吃不上了。”吴凤枝说。坝上由于冬季蔬菜少,马铃薯是坝上人过冬的主要蔬菜。

  多年的吃水井干了

  大旱之年给马连洼村带来的不仅仅是绝收,村子里多年的一口十几米深的水井也没水了,村民的饮水出现了问题。

  说起井里没水,村民吴凤枝说,“去年井里的水就不多了,村里的年轻人就下去挖一挖,能将就着吃一段时间,可今年,水更少了,年轻人也都外出打工,没人管了,水也吃不上了。”吴凤枝说,有的村民半夜两点起来打了一担水,等第二个村民来,一次就只能打上来一碗儿,打一担水,得在井口等上一个小时。

  村民王茂亮家养了两头牛、一匹毛驴、两头猪,王凤枝老人说,那一段时间,王茂亮家急得没办法,王茂亮媳妇都快急哭了。

  后来,在附近修路的工地上给村里接了一根水管,村民们才暂时在那儿接点水度日,由于水流太细,村民们天天排队接水。“人家有时候给放,有时候倒不给放了。”吴凤枝老人说,就是排队也不一定能接得上水。

  “一春天吃水可困难了。”吴凤枝老人说,现在自家已经和两家邻居合伙打了一口深井,家里吃水的问题暂时解决了,可村里其他没有打井的村民依然还面临着没水吃、吃水难的困境。

  灾年打工也艰难

  胡志成,今年47岁了,平头,上身穿着一件黑蓝色的西服褂子,下身是一条迷彩服裤子,一双皮鞋沾满了泥巴,前一个星期刚刚从北京打工回来。

  “春天看地里不行,就赶紧让人帮忙找了个活,在北京修路当小工,一天40元钱,管吃住。”胡志成说,家里供着两个孩子上学,“年景好的时候,就是以种地为主了,农闲的时候临时出去打几天工。可年景不行,就主要靠打工了。”

  盘地房村书记于瑞明说,经他统计,今年该村900多人口已有300多人外出打工了,有举家外出的,也有出去一口的,都是和胡志成一样,看到大旱之年没有什么指望,想办法外出挣钱供孩子上学、给老人看病。

  即使这样,一年也收入不了多少钱,胡志成说,连供孩子的学费都不够,还得想办法借、贷。胡志成的媳妇说,今年从过年到现在,家里没割过一斤肉吃。

  而在尚义县石井乡马连洼村,由于土地绝收,村里的许多劳力闲置,许多妇女到附近的蔬菜种植区打工,锄菜、拔萝卜。村民戈春荣说,每天凌晨3时就起来了,赶到地头5时多,就开始干活,到晚上8时才能回家。除去坐车的钱,一天仅能挣不到20元钱。“就这样,人们还抢着去呢。”戈春荣说,农村里闲人太多了,都想去打工。有的年岁大的老太太,雇工的嫌年龄大不要,为了争取这个打工的机会,五六十岁的老太太把头发染黑了,戴上大口罩装成年轻的。

[1][2][3][4]
  燕赵都市报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