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配合教育部和奥组委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将奥运精神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丰富中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推动智能机器人进入我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进程,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心、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全国青少年迎奥运机器人竞赛活动。该活动将持续到2008年8月。10月14日-15日在北京八大处脚下鸣镝开赛的2006邀请赛是全国青少年迎奥运机器人竞赛活动的组成部分。
今年邀请赛的规定竞技项目有机器人篮球、机器人足球、机器人越野、机器人接力、机器人跨栏、机器人相扑六项。 机器人应用项目创新设计比赛,要求以机器人体育竞技项目创新设计为主,兼及其他非竞技项目。在开幕式上还进行了机器人入场式队列表演。八名机器人进退有序,动作整齐划一,伴随着音乐同时分别亮出“迎”“奥”“运”“机”“器”“人”“竞”“赛”八个大字。机器人的精彩表演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全国青少年迎奥运机器人竞赛活动具有三个鲜明的特色。
首先,它把机器人竞赛活动与奥林匹克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彰显科技奥运的理念,将奥林匹克精神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
其次,本项活动突出强调创新。除了机器人足球是其他机器人竞赛的保留项目,机器人篮球、机器人越野、机器人接力、机器人跨栏、机器人相扑都是新设立的赛项。这些新赛项的创意、比赛规则、评分办法等都来自师生在机器人竞赛项目创新设计中的获奖作品。而且,从实际比赛中我们看到,这些新创意的赛项,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给选手提供了许多再创造的空间。
另外,全国青少年迎奥运机器人竞赛活动明确提出不限机型、不限厂家、不限编程语言。这一做法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好评。
来自普通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和特教学院的三百多名青少年和他们的指导教师参加了本次邀请赛。
邀请赛共决出金奖 名,银奖 名,铜奖 名。另外,还评出评出优秀指导教师奖 名和 个突出贡献奖……。
本次邀请赛得到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和通用依耐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附
活动组委会负责人答记者问
记者:请谈谈全国青少年迎奥运机器人竞赛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负责人:奥林匹克的核心是教育。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配合教育部和奥组委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将奥运精神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丰富中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推动智能机器人进入我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进程,各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决定联合举办全国青少年迎奥运机器人竞赛活动。
从2006年起,持续开展“北京奥运机器人大赛”活动,并每年举办一次 “北京奥运机器人”邀请赛
记者:全国青少年迎奥运机器人竞赛活动的宗旨是什么?
负责人:全国青少年迎奥运机器人竞赛活动的宗旨是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记者:请谈谈全国青少年迎奥运机器人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
负责人: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1)2006年10月举办“全国青少年迎奥运机器人竞赛活动2006年邀请赛”;
(2) 2007年8月举办“全国青少年迎奥运机器人竞赛活动2007年邀请赛”;
(3)2008年6月举办“全国青少年迎奥运机器人竞赛活动决赛”;
(4)2006年4月~2008年6月配合本项活动开展系列日常教育和培训活动。以机器人竞赛为契机,将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奥林匹克教育紧密结合,同时开展机器人竞赛项目的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将科技奥运的理念落到实处,同时推动智能机器人进入我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进程。
记者:本项活动适合哪些人群参与?
负责人:本项活动不限机型,不限编程语言,也就是说,选手可以使用任何厂家生产的机器人,也可以使用自己组装的机器人。机器人竞技项目主要针对青少年。为了公平、公正,参赛学生按学段分若干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可以按组别参加活动。机器人创新设计赛项对参赛人的年龄、职业不作限制。青少年学生、教师、机器人科研单位(含机器人厂家)工作者均可参加本项活动。
记者:2006年邀请赛有哪些赛项?
负责人:今年邀请赛的规定竞技项目有:机器人篮球、机器人足球、机器人越野、机器人接力、机器人跨栏、机器人相扑六项。
机器人应用项目创新设计比赛,要求以机器人体育竞技项目创新设计为主,兼及其他非竞技项目。
今年的邀请赛还包括机器人团体表演赛。
记者:全国青少年迎奥运机器人竞赛活动组织委员会是否有常设机构?怎样联系?
负责人:竞赛活动组织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北京市通用依耐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5号北京印象7-1-508室
邮编:100036
联系电话:010-88138931 010-88137725 13601010461
传真:010-88138931
联 系 人:张宝仁 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