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首超
尽管董事长邓恩深陷“电话门”面临“下岗”,但对于惠普来说,其面对的也不尽是坏消息。
近日,全球专业IT调研机构Gartner和IDC均在其全球第三季度PC销量统计报告中称,惠普当季全球PC出货量三年来首次超过戴尔,重拾全球PC冠军宝座。
这是惠普自2003年第四季度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当年,惠普花费190亿美元收购康柏,但此后却陷入文化和业务整合的双重泥潭,业绩一直不佳。此后不久,惠普便被后起之秀戴尔赶超,一直位居次席。
时隔三年,戴尔与惠普的命运出现大逆转——戴尔业绩持续不佳且负面新闻不断,而“磨合”多时的惠普则逐步走向正轨,并且呈现迅猛的增长势头。
根据Gartner的统计,惠普三季度PC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而戴尔销量仅仅增长了4%.体现在销售数据上,惠普公司比戴尔多卖了11万台电脑,其全球市场份额为16.3%,而戴尔公司的份额为16.1%.
IDC的统计结果略有不同,但结果也是惠普超过戴尔。IDC的数字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尽管领先优势微弱,惠普比戴尔多卖了2.8万台PC,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都在17%左右。
“成为全球第一非常兴奋,但这只是第三季度的初步市场数据,惠普会在11月初发布截至2006年10月的财年报告。”10月23日,中国惠普高级副总裁兼信息产品集团总经理庄正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颇为谦虚。
惠普“中国式突进”
庄正松表示,针对客户的全新个性化关注策略,是惠普PC业务超越竞争对手的重要因素。
他进一步以中国市场为例指出,目前惠普在中国销售的所有产品,其设计都是按照本地用户的需求来完成的,“目前市场中销售的每10台惠普PC中,一半是由惠普中国设计中心完成的”。
Gartner的报告则指出,惠普受益于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以及对AMD芯片的选择。此外该公司在市场推广方面也越来越得法。
与此同时,该报告还显示,戴尔在今年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为5910万台,同比增长6.7%,但其美国本土市场同期出货下降2%,“美国市场表现疲软,也是戴尔增长变缓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亚太市场对全球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Gartner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亚太市场PC销量增长13.7%,出货量达到1510万台。其中,笔记本出货增长31%,台式机增长9.6%.
此外,在渠道方面,惠普通过摸索也找到了适合的方式。惠普公司内部人士称,在增长快速的笔记本市场上,惠普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管理方式,即消费类笔记本采用直接管理终端店铺的方式,而商用笔记本系列的渠道则是采用分销模式,“在中国,只有惠普采用这样的渠道方式”。
一位渠道业界人士对记者表示,在渠道方面,惠普的区域代理模式使其在4-6级市场拥有扎实的销售基础,而戴尔的直销模式始终无法渗透到这一领域。
庄正松对记者表示,惠普在4-6级市场的渠道巡展,也是其在中国市场推进业绩的重要举措。10月23日当天,惠普还针对中小企业市场发布了一些新的市场策略,“在中国,2007年惠普PC的增长重点会是中小企业市场”。另外,庄正松还透露,青藏铁路全线都使用惠普的PC产品。
与惠普的销售形势相比,戴尔似乎“问题重重”:戴尔自去年以来连续数月没能达到预期业绩,其直销模式因难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而遭受严重考验。更为严重的是,在遭遇“爆炸门”、“换芯门”等系列事件后,戴尔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机。
联想的机会
分析人士认为,戴尔自身频频出现的管理问题,以及其与联想之间的激烈竞争,也给了惠普反击的机会。
事实上,联想集团也释放出了增长信息。据Gartner亚太区硬件系统集团首席分析师叶磊透露,根据调研报告,联想集团在中国区的市场占有率有提高,是中国地区增长最快的厂商,而联想集团全球的情况可能会好于上一个季度。
10月23日,联想集团新闻发言人朱光对记者表示,其对于惠普超过戴尔不便作评价,但他称,联想的目标没有变,也就是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所说的:“不是戴尔,也不是惠普,而是稳住第三,然后做到第二,甚至第一。”
朱光表示,联想将专注于自己的双模式,即面对中小企业及个人消费者,以及面对行业大客户模式相结合,“这种模式已经在印度得到了验证,在欧洲、美洲市场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