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6日至11月12日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亚洲投资论坛、中欧贸易洽谈会和欧洲风情节将轮番登陆成都。其中的重头戏非11月9日至10日亮相的“2006中欧洽谈会”莫属,在这场中欧之间的商贸盛宴上,来自欧盟25个成员国8大行业近400家企业的代表将与国内514家对口企业展开洽谈,预计将有超过三成的中欧企业最终能“成婚”。
广告和景观造势
虽然离开幕之日还有10天,但欧洽会的气氛已在蓉城弥漫。市内主要交通干道———人民南路三、四段,天府大道和机场高速上,约900面“欧洽会”灯杆道旗已竖立在街道两旁。
会巨幅广告遍布于16路和98路公交
车身、涉外宾馆公交站台、双流机场高速两旁。人民南路《花扮秋色》、人民东路《景墙》、蜀都大道东城根街《群花星朵》、成都市政府侧《欧洽会标志》、新国际会展中心《金秋盛会》、人民东路少城路口《喜迎盛会》和天府立交桥《绿色和平》等鲜花园林景观都已布置完成。所有这些,烘托出一派欢迎海内外嘉宾共赴欧洽会的气氛。
“东道主”规模最大
据欧洽会执委会介绍,本届欧洽会经贸洽谈活动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业(农用工业)、旅游、医疗卫生、环保、机械和建筑设备、工程辅助加工行业、信息产业、电子元器件8大行业。经大会主办单位审核确认的中国正式参会企业514家,来自四川、深圳、重庆和上海等国内21个省市。其中,东道主四川以237家占据绝对优势。截至昨日,确认参会的欧盟企业已达395家,已大大超过2002中欧洽谈会298家的规模,是欧洽会历史上欧洲国家和企业参会数量最多的一次。
电脑为企业做“红媒”
据了解,欧洽会与一般商贸展会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一对一封闭式的洽谈”,事先采用预先电脑配对的方式,并要求企业的洽谈时间将不得超过25分钟,中欧企业将在现场进行数千场一对一会谈,计算机网络系统将对洽谈情况实行实时监控与管理,可视情况进行额外配对,增加洽谈场次。这种会谈的规模和效率,是普通展会无法比拟的。“按照往常的经验,欧洽会洽谈的成功率在30%以上”,欧洽会执委会介绍。
首次落户非首都城市
据悉,首创于1988年的欧洽会,是欧盟委员会为促进成员国中小企业同世界其他地区中小企业进行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而创办的。1997年以前,欧洽会主要在欧盟成员国中轮流举办,1997年后开始走向亚洲国家,先后在新加坡、印度新德里、泰国曼谷等地举办,而本次由欧盟委员会、中国贸促会和四川省政府联合主办,成都市承办的“2006欧洽会”,是欧盟第二次在中国举办大型多行业经贸洽谈活动,也是欧洽会1997年进入亚洲国家举办以来,首次在非首都城市举办。成都也是欧洽会历史上首次选择的非首都城市。
官员吆喝“风情节”
除2006中欧洽谈会外,“亚洲投资论坛”和“欧洲风情节”也将先后闪亮登场。来自欧洲和亚洲的90多个私营企业商业组织将聚焦“亚洲投资论坛”,其中包括行业保护协会、通商协会和政府代表,推进改善商业行为的专家和欧盟委员会的重要官员;而在11月9日至12日三天半的时间里,欧盟驻华代表团将与欧盟成员国一起在成都共同打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文化节日———欧盟风情节。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欧洽会执委会已选拔了170名会务志愿者和130名翻译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