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南京出现大雾后,气象部门一天之内连发3个灾害预警。尤其是当晚能见度降到50米以下后,气象部门发出了今年首个红色预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市民在第二天才从报纸上看到预警消息,造成了大量乘客滞留机场,不少市民上下班受阻,一些市民埋怨没有及时收到气象灾害预警消息。
应该说,气象部门通过广播电台和报纸发布灾害预警的做法,其实并没有做到“有效告知”。发布灾害预警的目的是将这个信息传递给最广大的市民,而通过广播电台获取信息的市民数量很少,报纸也有自身的出版发行规律,在时间上有一个滞后,市民很难即时看到预警信息。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在现代社会信息泛滥的情况下,要让一种信息引起老百姓的特殊关注,那么这个信息必须在短时间内,通过各种方式高密度、高强度地反复向公众发布。譬如这次大雾袭来前,除了传统媒体,也可以多考虑新兴传播方式,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形式发布预警信息,将会更有效地告知更广大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