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IT >> 正文
电子化时代要有“最后防线”

2006-12-7 9:39:32

  为应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自然或人为灾难,央行正计划在位于我国大后方的重庆或者成都,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银行业灾难备份中心。灾备中心被称为银行业的“最后防线”,以保证全国银行在发生突发性灾难性事件后,仍能正常运转。

  前不久发生的银联“停电”事件,又一次体现出金融系统应急预警的不足。一个小小的故障,导致银联几个小时无法提供正常服务,成为成立两年以来最大的服务失效事件。大洋彼岸,纽约世贸大厦在9·11中被彻底摧毁,可总部设在该大楼的多家银行在当天却并未停止运作,就是得益于金融机构的金融数据远距离灾难备份制度。

  央行灾难备份中心的建立,对金融系统本身来说,可能只是内部管理中必要的技术举措。但对全社会来说,给所有行业提了个醒,从维护公共安全和商业信用的角度出发,每个企业和机构都应该有一道自己的“最后防线”。对企业来说,不仅要尽快建立预警防范机制,更要提高应急措施的技术手段。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我们的生活内容日益丰富,全社会的个体、企业相互之间形成了非常紧密的联系。联系越紧密,彼此的依赖就越强,而这种依赖某种程度上又是非常脆弱的。举例来说,在电子化无处不在的时代,电脑储存着绝大部分有价值的资源,网络畅通几乎成了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这样情况下,一旦发生灾难或其他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可能会引起社会无法承受的动荡。因此,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灾难,树立防范意识和建立预警机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在公共领域中,有些行业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运转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公共安全。如金融、医疗、税收等部门,如果出现储存信息丢失或改变,势必会给个人生活带来不便、给不法分子提供机会、给国家监管造成漏洞等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会使全社会运行脱离正常轨道。在其他一些领域,特别是与客户关系密切、服务比重大的企业,如果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造成的影响也会突破企业本身。如家电、通信、房地产、网络游戏等行业,如果被不可预见状况造成服务中断,给客户造成各种有形无形损失的同时,企业的商业信誉、品牌公信力也会大打折扣,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还在培育中的商业氛围。从这个意义上看,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是经济质量发展到一个程度的必然之选。

  事实上,经过近些年的洗礼,不少企业都意识到了建立预警备份中心的必要性,默默努力者也为数不少。不可否认,建设防范类的备份中心,短期内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也有可能在很长时期内根本不会发挥作用。但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完善的防范措施是给我们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扣上一条牢固的安全带,也使每个人对未来的信心更坚定,因此,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深圳商报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