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国际上半年刚刚购买了东方梅地亚中心的三层写字楼,最近又追加了两层,总面积逾万平方米。该楼盘位于北京光华路,毗邻央视大厦新址。
这是一家定位为新传媒的公司,集数位宽频、影音娱乐、体育内容于一体。2005年,该公司由新浪网的前联席董事长姜丰年创办。在其定位为传媒产业初期,新传国际便先后参股和收购了十几家传媒企业,包括影视剧制作工作、演员经纪公司、唱片公司和票务公司等。最近其旗下公司新传体育又与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宣布,新传体育将联手NBA及搜狐推出全新中文官方网站。
新传体育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宽频体育行销平台,也是中国最早做专业视频业务的网站之一,被誉为“中国宽频产业的先行者”。通过对体育内容的管理、创新及整合行销,汇集国内外顶级体育赛事,新传体育为用户提供在线视频服务,包括赛事互动直播、赛事精彩视频集锦、明星球员访谈、虚拟在线体育竞技游戏等内容与服务。
对于购买东部CBD地区写字楼的初衷,新传国际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东方梅地亚等商务楼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它在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影响力。“因为其毗邻中央电视台等国际广播机构,2008年奥运会期间,由于其方便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传媒设施,很多国内外记者将会驻扎在这里,该大楼将成为主要的国际传媒平台。”
新传集团现有员工600多人,集团总部设在北京,并在上海、广州等地设有10多个子公司和事业部。据介绍,新传国际目前拥有三大业务群:一是娱乐事业群,经营影视剧投资拍摄、综艺节目和演唱会组织策划及唱片发行等业务,并拥有专业唱片公司及全国联网的大型票务系统公司;二是广告代理业务群,拥有数家广告代理公司;三是宽带互联网业务,实施网络宽频战略,推出网络宽频平台。
《时尚》搬迁CBD
几乎就在新传国际选择迁址CBD的同时,另一家主要的传媒机构也计划整体搬迁到光华路。
2006年9月,有国内时尚领域旗舰之称的《时尚》杂志社,将在社庆十三周年的前夕,从中粮广场迁入位于CBD商圈中心位置的时尚大厦。
对于《时尚》杂志社而言,每一次迁址都是公司蜕变成长的里程碑。1993年诞生在不为人知的东单胡同小院;2003年走出私家院落,租用了中粮广场甲级写字楼;如今《时尚》杂志社在寸土寸金的CBD中心商务区拥有了以自己杂志名字命名的物业。在时尚大厦,《时尚》杂志社将占据17~25层整整9层的办公区域。
《时尚》杂志社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将新的办公地址选在CBD,主要是基于CBD在京城的突出地位。时尚集团选择落户CBD,可以将自身的品牌优势与CBD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
“尽管一些开发区对我们的搬家发出了邀请,但我们认为《时尚》还应该保持一种商业社会的心态,不能够去那些开发区、公园等地区‘养老’,一定要到CBD,必须感受到那种时尚脉搏。”吴泓认为,只有在大都市的地方,才能体现时尚元素,才会有人注意这些时尚的东西,人们会关注你使用的产品商标。纽约、伦敦和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才会出现时尚行业。“25层的时尚大厦我们买了9层,虽然很贵,但我们不能离开 CBD.”
另一家新面孔
随着央视新址的开工,另一家新面孔也选择搬到了央视旁边。记者近日获悉,亚洲传媒论坛已选址东方梅地亚中心,并将在未来数月入驻CBD传媒核心区。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教授丁俊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机构的入驻,虽然对于整个传媒产业的影响还很难判断,但对于CBD传媒商圈将会产生很正面的影响,这是一个立足亚洲,以传媒为核心的交流平台,该机构每年的讨论主题肯定是和世界关注的潮流焦点一致。“不同于其他的是,亚洲传媒论坛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学界论坛,它是学界、业界、政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亚洲、关注传媒为主的论坛。”
据悉,中国国内还有两个综合性的论坛,分别是北京和上海论坛,而亚洲传媒论坛属于专门讨论传媒产业的论坛。
丁俊杰认为,亚洲传媒论坛的入驻,是一个双赢的开端。论坛本身的地位和活动空间会扩展,对区域本身有贡献,CBD核心区域有媒体、关联企业、投资传媒资本,这个论坛将让这些人都会找到相关的话题,并参与进来。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传媒聚集的)区域,只放在学校或企业做(论坛),那么话题可能更倾向于学界和某个企业。
同时,丁俊杰认为,除了北京以外,在其他地区产生传媒聚集的风险比较大,聚集需要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企业。上海还具备一定的条件,但其他地区,可以走大文化产业的概念,做传媒上下游和关联产业的聚集,而单纯的传媒聚集,规模不够的话,聚集成本太高。有些地方的聚集区,公共会展中心利用率非常低。
传媒产业的搬迁潮
上述几家传媒机构的迁移仅仅是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反映。国内传媒巨头,包括新浪和央视等媒体也都作出了迁移的战略布局。
新浪近五年来经历了两次搬家,相对于2005搬入理想国际大厦,新浪于2002年从中关村迁至SOHO现代城时更让业界瞩目,原因是:当时互联网的寒冬刚刚过去,许多网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新浪以此举在向公众表明其将从技术型公司向商业型公司转型、实现盈利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中央电视台在CBD的新楼选址一度反响强烈,后又传出因交通、成本等问题央视新楼要西迁,甚至还出现停工之说。据最新消息,用于北京奥运会报道的央视新台址——电视文化中心将在今年底封顶,明年年底交付使用。据称新址的设计规格是可同时播送200个频道的节目。
反观国外,传媒企业的整体迁移也时有发生。
2005年,电子信息及传媒集团路透社(Reuters)从伦敦舰队街(Fleet Street)撤离,它的行动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路透社是最后一家撤出这片“赤线地带”(street of shame)的重量级新闻机构。自19世纪以来,这条街就一直与新闻业联系在一起。各家全国性报纸早已陆续离开这条街,取而代之的主要是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集团。
在伦敦,欧洲最大的出版商 Reed Elsevier 一年前搬进了新的办公楼,该出版商表示,在这里“团队之间的工作关系和合作水平得到巨大改善”。理查德·德斯蒙德(Richard Desmond)的快报集团(Express Newspapers)最近搬到了泰晤士河畔的新总部,英国广播公司(BBC)则在伦敦西部占据了一个四散分布的“媒体村”,而其原总部大楼广播大厦已被彻底重建。
时代华纳子公司IPC的首席执行官西尔维亚·奥顿(SylviaAuton)表示:“我们搬迁办公地点,使我们翻开了一张白纸,用新的眼光审视我们业务的每个方面——我们的工作方式、使用技术的方式,以及我们在品牌之间、各业务部门之间和各领域之间互相交流的方式。”
改换办公地点为什么会是明智之举?对此,以上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认为:节省物业成本;抓住机会重组业务部门;将散乱的办公室合到一处;利用新的办公科技,比如无线网络;通过出售或出租旧办公室而获得一次性财务收益;为员工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创造开放式设计的工作场所,使员工与高级管理人员接触更容易;创造一个“品牌地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