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大量口语诗歌的流传,女诗人、《诗选刊》编辑部主任赵丽华成为近期网上最红的人物。由她作品引发的论战,历经20多天尘埃未落,论战话语权在网民、诗歌界、文化名流等中间几次易手。昨日,面对韩寒等名流的讥讽,赵丽华接受专访首次作出回应。
缘起:口语诗引发网民戏仿热潮
9月13日,网易文化频道制作了赵丽华的诗歌专题,其中选录的几首口语诗歌立即引发了网友热议。随后,新浪论坛、乐趣园、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等社区纷纷制作专题。
让赵丽华引发如此关注的,是她几年前创作的系列口语风格的诗歌。以流传最广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为例,全诗就像一段话断成四行:“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而《摘桃子》、《张无忌》等作品也极像“大白话”。很多网友以嘲笑的心态仿写了大量的口语诗歌。
蔓延:文学界分派“倒赵”、“挺赵”
9月18日,赵丽华在博客上发表文章,对嘲笑仿写作了回应,称自己的诗歌被恶搞,“属于正常现象”。“这组实验性的东西既不成熟,也很草率。所以这样的诗歌遭受批评,也在情理之中。但我不后悔这些尝试,它对我的创作而言是必要的。”
随后,诗坛各位人士借助各种方式表达对此事件的看法,一时间“倒赵派”与“挺赵派”各立山头。9月20日,诗坛泰斗、75岁的四川诗人流沙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赵丽华的这些口语诗歌“不能算是诗”。“这些文字,有的是警句,有的是慧句。但是在我看来它们还不能算是诗。”
同时,“挺赵派”与“倒赵派”针锋相对。针对赵丽华的诗歌被恶意模仿,她所在的廊坊市作家协会主席张立勤与另一位作家李宏志称赞赵丽华是诗歌“圣坛”上的一个圣斗士,认为她在“以一己之力与无知愚昧作战”。
而擅长网上论战的作家韩寒从9月26日开始连写三篇博客文章,对当代诗人与诗歌冷嘲热讽:“现代诗歌和诗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现代诗这种体裁也是没有意义的”……
“挺赵派”诗人沈浩波“接招”,对韩寒进行攻击。诗人伊沙、尹丽川、杨黎等人随后跟上,回击韩寒。网上论坛博客一时间“血雨腥风”陷入混战。
赵丽华回应:“韩寒在对骂中浪费了才华”
前日接受记者独家专访的赵丽华首次对韩寒的相关评论作了回应,她称韩寒“浮躁张狂”,在对骂中浪费了才华。
赵丽华表示,韩寒在80后的小说家里面是相对有才华有个性的。但与80后的一些顶尖诗人比如木桦、水晶珠链、吴虹飞、张小静、张鱼烧等相比,韩寒还有很大差距。“诗人东篱说一首好诗歌远超过韩寒的一部长篇,这个观点除韩寒粉丝外大家都一致同意。其实也不能怪韩寒,他在这几次网络事件的对骂中浪费的才华就不少,这样的浮躁张狂如果专注写作的话就会缩短与80后诗人的差距。”
事件对诗歌产生影响
以下是记者和赵丽华的对话:
记者(简称记):有人说,你之所以引起极大关注,关键因为你“国家一级作家”的身份,而不是诗歌。你认为有道理吗?
赵丽华(简称赵):“一级作家”仅仅是我的职称而已。这不重要。我想这次的事件浅层看还是大众质疑现代诗歌的问题。而幕后的问题一般人并不知晓。
记:它对未来的诗坛会产生什么影响?
赵:从长远看,随着这次事件向深处演变,对现代诗歌写作甚至文化思潮都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目前的情况下,诗人被妖魔化,诗歌被粗暴践踏,想理清这一切或许需要很长时间。
记:你个人以后还会不会继续进行此类风格的诗歌创作?
赵:在此刻的情形之下,我没有心情再写一个字。我的几个随笔专栏都被迫停下来了。
记:诗评家王珂说:“网上所举的几首诗,不仅不能够体现目前中国女性诗歌的创作水平,更不能代表目前中国新诗的创作。网上所列的‘专家’评论,更不能代表目前中国新诗理论界的水平。”你对此如何评价?
赵:王教授这句话我是否可以这么理解:他的评论才能代表中国新诗理论界的最高水平,而其他的说我作品好的专家都是伪专家?那么他去跟刘亮程、车前子、燎原、牧野、东篱、丑石、乐思蜀、格式、芦花等理论吧。
风格辩解:“网上流传的作品都是好诗”
记:你的博客里提到好诗的标准,您觉得自己目前流传的诗歌是不是“好诗”?
赵:我认为它们虽然不是我诗歌里最好的,甚至是较弱的,我仍然认为它们是好诗。我喜欢那样自由自在的写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