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被上百家风险投资商主动约访,巴士在线董事长兼CEO王献蜀至今还是没有找到中意的“人选”。“风投对我们价值的理解并不全面。”王献蜀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吸引风投的第一理由是巴士在线的屏幕资源。
截至今年9月底,巴士在线的液晶显示屏幕装车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6个城市,超过1.2万辆公交车,2.4万个显示终端。
“投资者的眼睛都盯在这些屏幕上。”王献蜀笑着表示,巴士在线的地位跟分众传媒等其他户外媒体运营商有很大的不同,巴士在线要做的是,依托覆盖中国主要城市数万辆城市巴士的移动多媒体网络,结合互联网多媒体门户、手机WAP门户,构建具备全球领先技术的三网互动多媒体资讯发布平台,既赚广告的钱,也赚内容的钱。
独特“圈屏”模式
2003年,王献蜀在江西南昌创建巴士在线,2006年2月公司总部从南昌搬至上海。目前,全国设立28家分公司,拥有700多人的运营团队。
巴士在线直接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拥有超过4万辆公交车,8万个显示终端的移动多媒体经营权及开发权。
由于各个城市的公交巴士隶属单位不同,目前都是各地广电部门分别成立移动电视公司,进行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市场的开拓。巴士在线是目前全国公交巴士播放网络唯一的民营企业。
巴士在线能够构建这样一个网络,“撒手锏”是其自主开发的智能公交系统。2004年,巴士在线的“城市智能公交综合信息化平台”经国家发改委立项,获得巨额无偿项目资金资助近1亿元。
目前,其他的公交移动电视运营公司,并不开发智能公交系统,主要运营媒体本身,需要向公交企业付“入场费”租赁屏幕位置,而巴士在线则采取置换模式,即以为公交公司免费提供安装智能公交系统,获得公交公司的车载移动电视的媒体资源,并保证资源的自有和唯一性。
“我们与公交公司签约时限都在10年以上。”王献蜀表示,这让巴士在线的屏幕资源有极大的粘性。
以深圳某条拥有30辆车的公交线路为例,使用巴士在线的系统后,每车每月增收1万元。巴士在线为公交企业免费赠送设备和维护服务,实现定位、班次调度等智能化,平均每车设备成本即要花费1万元。虽然巴士在线付出的成本与其他移动电视公司持平,但获得的都是10年租期这种近乎垄断的合同。
规模整合
自2003年移动电视市场启动以来,我国上海、北京、南京、广州等地陆续开播了公交移动电视,截至2006年5月,全国有近30个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在公交车上安装了近6万个移动电视播放终端。
对于移动电视来说,地域限制和内容的关注一直是重点。
目前,移动电视的发展以各地广电系统为主导力量,如北广移动电视传媒、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民营的移动电视运营商,如巴士在线、华视传媒、世通华纳等跨地域的移动电视运营商。
与广电系统利用电视塔发射的方式不同,巴士在线的节目传输主要通过“加油站方式”,即当公交进站时进行数据更新,或者人为上车更新数据,未来可以实现通过3G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巴士在线推进速度很快,预计到2007年3月,巴士在线屏幕资源将覆盖30个城市,数量达到3万块,成为全国最大的户外移动电视网络运营商。
去年年底,王献蜀完成了对巴士在线的股份重组,2006年2月,王献蜀将公司从南昌搬至上海,准备将公司打造成通过股权融资、境外上市的新媒体公司。
塑造内容平台
王献蜀表示,巴士在线的定位是中国领先的数字媒体网络运营商,巴士在线旗下拥有基于宽带技术的城市巴士电视、城市地铁电视、播库网站构建的跨媒体资讯传播平台。
2006年5月,刚刚将总部搬到上海不久,王献蜀就建立了代表巴士在线未来发展方向的播库网站。在这个网站上会聚集大量由专业短片制造公司提供的资讯短片,这些短片在网站与公交巴士上免费播放,合作双方通过广告收入进行分成。
王献蜀的构想是,巴士在线的电视内容以提供3~5分钟的娱乐或资讯的视频短片为主,以播库网站(www.podko.com)为业务运营及资讯传输中心,以巴士电视、地铁电视等移动终端为线下传播渠道,形成一个B2C的视频服务平台,向用户提供数字娱乐和增值资讯服务。
巴士在线希望扮演产业链上的三个角色,移动视听传媒运营商、智能交通网络提供商和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
王献蜀同时认为,在3G以及宽带网络时代,手机与网络对于短片的收费下载,会与广告一起成为巴士在线盈利的模式。
事实上,在3G和网络宽带到来之前,网络视频很难通过广告取得收益,而巴士在线似乎找到新的出路。目前,光线传媒、湖南卫视等都在与巴士在线探讨合作。
现在,王献蜀已经拿下几个城市地铁(轻轨)的移动电视播放权,他希望将全国巴士网的核心资源做大,同时通过核心网络的广告宣传,带动消费者通过手机或播库网站下载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