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国际报道放在别处,Reid Hoffman都应该算作相当的成功。作为前PayPal的官员,公司在2002年以15亿美元卖给eBay后,他简直泡在了钱堆里面了。
目前,他开办了一家新公司,同时还投资了别的事业。
但是,当更大财富降临,就象最近YouTube被Google以16.5亿美元收购,他还是免不了对此羡慕一番。
39岁的Hoffman开办的新公司叫做LinkedIn,他说:“这种事情令人尴尬,你比他们早开办公司一两年,他们落后于你,但收购使得他们超过你,掘到了真金。”
嫉妒和羡慕在别的地方可能是一种原罪,但嫉妒却是推动硅谷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这儿,技术性的成就令人敬佩,但金钱上的收获更令人心动。
现在,YouTube被收购让人们燃起了对第二次互联网泡沫的大谈论,许多高科技公司的企业家们,无论成功的还是不那么成功的,都在和那些掘到真金的后起之秀们做着对比。
出售PayPal获得钱已经足够让Hoffman可以退休,去过中上阶层的舒服日子了,他对后来这些获得巨额财富的人没有敌意,但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嫉妒。
这种妒忌的程度因为某些人一夜暴富而被加重了。风险资本对新公司的投资更加的谨慎了,今年,硅谷的风险资本数量比去年有所提高,但仍然距离2000年时的400亿万美元少70%.
7到8年前,只要你有一个可能会致富的商业计划,那么财富之手就向你慷慨的伸来。当时,很多一夜暴富的才被人嫉妒,即使那只是纸上富贵。到最后,硅谷“忽然暴富并发症”这一名词甚至都进了医学词典。
当然,后来的结果大家看到了,纸上富贵一夜之间灰飞烟灭。但现在,随着YouTube和MySpace等公司的成功,一些人相信,更坚实的成功基础已经确立了下来,比如,象已被Google证明可行的网络广告。
YouTube的成功不仅会招人妒忌,它也会带来很大的动力。
康奈尔大学一名计算机教授Bart Selman说:“我认为,象YouTube这样成功的事例将让人们重新去考虑可能性。”1999年,在互联网泡沫的最后阶段,Selma教授创办了一家名为Expertology法律顾问网络公司。这次创业后来失败了。他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人们开始认为,或许互联网全是吹牛皮。”
Selman说,他现在看到不少公司都在走Expertology的路子,他认为,天时很重要。
他感觉YouTube收购有些疯狂,Selman的一些同事在加入了Google以后成了富翁,他自己也正在考虑重新创业。
虽然获得财富的希望很大,但由此带来的压力也同样的巨大,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应对之道。一些人从别人的成功故事里面获得灵感,而另外一些人则花大量的心思去揣测他们的朋友有多富有。
嫉妒甚至能够影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马萨诸塞的Peter Pezaris在年轻时曾经告诉他的朋友和家人,他计划在30岁时成为一名百万富翁,到40岁时成为一名亿万富翁。
Pezaris的哥哥John是哈佛大学的计算机神经学家,当时他对弟弟的话并不以为然。
但Pezaris的话成真了,1999年,Peter Pezaris将他创办两年的Commissioner.com网站以4600万美元卖给了哥伦比亚公司,那天,他的30岁生日刚刚过去3天。(这笔钱被5个合作伙伴分享,但他的哥哥不在其中。)
37岁的Peter Pezaris认为,在40岁之前,他还有充裕的时间成为亿富翁,目前,他经营着一家社交网站Multiply.
这次,他的哥哥相当的重视了。JohnPezaris为Multiply提供技术顾问支持,他不想犯上次的错误了。
在第二次互联网淘金潮中获得成功仍然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因为高科技行业本身就充满着很多的不确定性。Hoffman至今仍然在后悔,他错过了投资YouTube的大好机会。
当YouTube成立之时,Hoffman本想投钱进去的,但一家名为SequoiaCapital的风险公司开出了比他更好的价格,从而让他错过了机会。而Sequoia公司从Google收购YouTube获利5亿美元。
Hoffman说:“我唯一的遗憾就是,当时我没有回去给他们说,嘿,至少让我投一点钱嘛。”
当然,事后诸葛总是对的,这可以缓解嫉妒发作的程度。Hoffman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