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互联网 >> 正文
在线分类信息前途几何 “丰收期”仍需等待

2006-12-11 10:08:31

  分类信息的概念早已有之,然而,加上了Web 2.0概念以后,分类信息开始老树开新花。脱下Web 2.0“马甲”,分类信息模式究竟是前景巨大的商业机会,还是互联网中的又一个新的“泡泡”?

  2006年,在线分类信息似乎“大红大紫”了。

  传统门户、电子商务平台、微软等IT巨头,都开始挖掘分类信息市场;一些原来做线下分类广告的传统平面媒体,也开始尝试创建自家的分类信息网站;而各地大大小小的Web 2.0模式的分类信息网站更是遍地开花。

  老树开“新花”

  事实上,分类信息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传统的平面媒体上,各种分类广告早就铺天盖地了。分类信息的概念被成功地引到线上是在1995年,分类广告信息搜索网站Craigslist在美国诞生。Craigslist一直保持着朴质无华的风格,人们可以在这个网站上面寻找到遍布美国40多个城市中的几乎任何东西,如公寓、棒球票,甚至约会对象。当时,很多业内人士并没有太在意它。

  沉默十年以后,Craigslist商业价值凸现,eBay收购了其25%的股份。由此,在线分类信息业务老树开新花,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随后,eBay又以4.15亿美元收购了同属分类信息模式的公寓出租网站Rent.com.去年,eBay办起了自己的分类信息网站;Google base将其触角伸入分类信息领域;其他IT巨头们也纷纷出手,以或自建、或收编的方式搞起了分类信息业务。近期,有报道称,微软公司刚刚上线的Windows Live Expo也瞄准了C2C的电子商务模式,其中是否包括分类信息业务现在还是个未知数。然而,Windows Live Search联手中国电信和谷歌PK;Windows Live Messenger正和QQ缠斗;Windows Live Expo当然会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在中国这块互联网蛋糕上,也挤满了争食的刀叉,eBay自建了客齐集(www.kijiji.cn);Google收购了赶集(www.ganji.com);阿里巴巴买下了口碑网(www.koubei.com);新浪、搜狐等都有自己的分类信息频道;甚至老牌门户网站263在线(www.263.com),也转型在专注邮箱业务的同时,做起了分类信息门户。

  怎么经营?

  分类信息从其诞生起似乎就带着Web 2.0的天然“特征”。Craigslist网站上除了少量的信息是需要广告主支付小额费用的B2C模式广告外,其余大部分是免费的用户自由发布的C2C信息。而今,在Web 2.0大旗下的各分类信息网站又在如何经营者自己的摊子呢?

  “现在的客齐集已经进化为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信息交流平台,在原来分类的基础上,加入了个人特色很浓的功能。比如用户可以创造自己的朋友圈,可以看看朋友的分类信息,还有信息的收藏、推荐,举报等功能。”客齐集(中国)总经理王建硕向记者介绍着客齐集的经验。据王建硕称,免费、简单、本地、个人,是客齐集网站带给用户的核心价值。

  赶集网,在被Google收购后,基本上把很大的精力放在了Google的反垃圾功能和自己的论坛上,其论坛的人气一直不错。在北京,由于当地房产中介公司的热捧,房屋信息是赶集很重要的信息源。然而,目前赶集还没有推出赢利性的产品。263总裁黄明生也曾表示,263现在主做分类信息搜索。分类信息主要分8个大类,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大部分领域。但是,靠分类信息搜索赢利支撑263的业务还不现实。

  目前,分类信息、生活黄页主要的盈利模式是企业用户在网站上公布商业信息时收取费用,而对个人用户完全免费。创办了口碑网的李治国也认为,现阶段单纯依赖这一方式将限制网站发展。“未来不排除会出现新的模式,但一切需要得到网民的认同。”

  也许是由于“免费”提供信息发布服务的缘故,从客齐集等分类信息网站建立之初就有业内人士质疑,分类信息市场虽然热闹,但未必能赚钱。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说:“免费发布信息,客户带不来收益。广告收益又因为分众特征,客户量不够大,谁会去投广告?此等网站能活多久?”

  王建硕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在Web 2.0的种种类型中,分类信息的模式是最清晰的。传统的平面媒体的早就在做分类广告了,在中国,对分类信息的需求应该说是旺盛的,但是价格的高昂和发布流程的迟缓,使得大量的小额的民间商业信息很难发布。”王建硕做了个比喻,“在我看来星巴克的成功其实不在咖啡,而在于星巴克在繁忙的大都市,为人们提供了免费的休闲沙发,人们聚在一起坐在沙发上休闲就创造了新的消费商机。我们做分类信息社区的,就是要提供100万甚至1000万个在线沙发。”

  计世网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