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我们现在的页面总访问量已突破2000万人次,日均访问量达3万人次。”
12月9日下午,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专题研讨会上,广西大学“雨无声”网站副站长陈巧梅介绍起他们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时,引来周围一片啧啧的赞叹声。
日前,由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等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文化节在重庆举行。此次文化节从全国上万家高校社团和网站中评选出了十佳全国高校学生网站和10所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标兵”。在这20家获奖的网站、社团中,思政类网站、社团占到6家。
这些看似枯燥的思政主题社团和网站,是如何火起来的呢?
“现在大学生们喜欢在网上浏览娱乐、文化方面的信息,思政类网站发展起来其实是比较难的。”陈巧梅谈起“雨无声”成立之初举步维艰的状况时,引起许多学生社团和网站代表的共鸣。
华中师范大学马列主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汪培认为,尽管思政类社团和网站大都受到学校和团委的重视,但发展的真正阻力其实来自受众,即社团所服务的对象。
为改变同学们对思政类社团的刻板印象,每年新生军训时,马列主义研究会都会发动老社员去军训场和新生宿舍,花大量时间和新生泡在一起,跟他们谈心。
汪培说:“因为新生入校时对很多东西都很感兴趣,因此我们除了向他们介绍社团,还会跟他们谈生活上的话题,聊理想,聊将来的规划。这样有了亲切感,他们也就愿意加入我们社团。”
把学生拉进来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他们安心留下来与社团共发展则是更大的挑战。马列主义研究会每次组织活动,都在选题、立意上下很多功夫。例如针对当前台海局势等热点问题,社团组织了多场报告会,结果场场爆满。
现在,马列主义研究会已拥有注册会员1万多名,成为华中师范大学影响力最大的社团之一。
谈到如何拓展思政教育活动的主题,各家获奖的社团和网站也都有自己的心得。“雨无声”网站副站长陈巧梅认为,赋予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新的教育内涵,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今年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广西大学举行时,“雨无声”网站开辟专门的专题报道,调动视频、图片、在线直播等手段,让学生们在第一时间获得最丰富的赛事信息。
“也许有人觉得CUBA和思政类主题没什么关系,但我们认为,篮球运动其实也是在弘扬一种团队精神,而团队、集体的精神延伸开来也就是国家的概念。”陈巧梅说,这些举措不仅带动了很多同学浏览CUBA专题信息,参与论坛讨论,还使得网站上“思政天地”等核心栏目的访问量也得到大幅提升。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思政类网站在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并非一蹴而就,大多经历过多次改版。
“改版前,我们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校内只有30%的学生知道我们的网站。”北京科技大学青年网代表吴钰重说,很多学生在调查问卷和座谈会上都向他们建议:“网站不能太工作化,要贴近学生生活。”
面对同学们的要求,青年网的工作人员在内容可读性和信息服务性上做了很多调整。他们把活动报道的形式,从原来单一的文字性资料,变为图片、视频全面覆盖的多媒体展示。每条新闻后面,可让学生自由发表评论。同时增设了许多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社会实践相关的服务性栏目。
没想到的是,这些变化在短短几个月就收到良好的效果。“不敢说100%吧,现在至少也有80%~90%的学生知晓和关注我们的网站。”吴钰重说。
对此,团中央学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思政类社团和网站的工作人员只要下功夫去研究思考理论知识,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们通过对理论的学习,能够真正解决现实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就一定能受到大家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