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5年底,上海60岁以上的老人有266.37万名,其中上网的人数仅为20万,上网率还不足10%.而据另外一份资料显示,在英国,银发冲浪者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互联网使用群体,占上网者总数的四分之一。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空间,“老小孩”从银发网络市场开发中淘得了第一桶金。
“即使在现实生活中,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也很有限,而虚拟的老年网民市场更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老小孩”的创始人吴含章早在2000 年就看中了这块市场。据悉,作为上海首家专注于老年人网络服务的“老小孩”网站,从2000年迄今已经培训了近万名老年人上网,在上海开有20多个培训班,而由该网站编写的《中老年人学上网》丛书也作为上海各老年大学的教材。2005年,仅培训业务就给“老小孩”带来25万元的收入,占网站全部收入的 1/4/。
由于收费低廉,网站最初四年基本没有赢利。但随着政府推出“扶老上网”工程后,“老小孩”开始主动出击,积极承办各类与网络有关的老年人活动。目前,“老小孩”每年要组织策划几场大型活动,如上海市老年人数字科普周等活动都是以政府购买项目的形式由“老小孩”承办,每年此类活动都能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
在2005年,“老小孩”与上海电信合作开发了上海首家老人宽带频道,作为实际运营者和内容提供商,“老小孩”从该项目一举获得近40万元的收入。此后,IBM也通过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找到“老小孩”并结成合作伙伴,由后者为该公司针对老年人开发的辅助上网技术及产品提供参考意见和用户数据。
吴含章坦言,网站发展前景虽然看好,但由于老年人购买力较低,消费习惯和观念偏旧等现状一时无法改变,网站要寻求到理想的盈利模式还很困难。从 2005年起,“老小孩”开始尝试做起线下经营,“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首先倡导建设网上老年特色服务街,给老年人的消费购物、休闲娱乐创造网下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