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胜世界500强
中国化工网创办后,孙德良给网站定位的盈利模式就是“会员+广告”。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盈利模式还是走对了路,目前几乎所有的B2B网站,盈利模式都是如此。不到几年,公司的盈利就达到了数千万。
1998年到2001年,当时的互联网产业进入了泡沫阶段。孙德良的化工网也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竞争对手一个比一个强。团队比我们强,资本实力也比我们强。但当时我就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赚钱就是硬道理’。当时许多互联网企业花钱才是硬道理。他们烧钱把网站做得貌似很完美,然后找风投融资。从风投那边拿到钱后,再烧钱,然后完成流量等若干指标后,再去找风投融资。最终目的是到海外上市,圈完钱后退出。”
对于这次互联网泡沫,孙德良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我经常说,互联网泡沫时代功不可没。互联网泡沫起到了宣传普及作用,让全民都知道互联网是个什么东西,让大家接受了互联网。对我们网盛科技来说,互联网也是个好事,帮我们打败了竞争对手。”
中国化工网真正经历考验的是一场当时全国轰动的官司,也因为这场官司,让闷声赚钱的中国化工网一下子被业外人士熟知。
中国化工网现在的域名是www.chemnet.com,“chemnet”是由英文chemical(化工)network(网络)简称而来,非常直观简洁。孙德良刚刚创办化工网时,就一直关注这个域名,它是1995年一家美国公司创办的,1999年,欧洲一家公司烧了3000万美元,号称要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化工网络平台,但后来倒闭了,到了澳大利亚最大的化工企业、世界500强Ori-ca公司手里。
2001年9月3日深夜,孙德良睡觉前查询了www.chemnet.com的域名。孙关注这个域名已经整整4年,当时惊喜地发现域名已从澳大利亚转到了韩国。
原来,Orica公司没有按注册规定向注册服务机构NSI及时续费,而于2001年8月30日被NSI注销。2001年8月31日,这个域名被韩国一家互联网公司成功注册。
9月4日一早,孙德良就打电话去韩国公司,问对方能否转让,对方很爽快地开价1万美元,孙还价9000美元,没几分钟这笔交易就达成了。
孙德良事后对记者说“这个域名价值很高,当时哪怕对方开价50万美元我都愿意买,因为这个域名非常直观,而且别人在网站上投过3000万美元,知名度很高。当时韩国人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域名的价值,所以我当时毫不犹豫就买下这个域名,我怕韩国人意识域名的价值,然后2万美元、3万美元这样加价上去。”
但在9月6日,也就是孙德良买回这个域名的第二天,澳大利亚Orica公司发现域名丢失。9月9日上午,孙收到了发自澳大利亚的三个大邮包,说www.chem-net.com域名为澳大利亚Orica公司所有,希望立即归还域名并限24小时答复,否则,Orica公司将诉诸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
Orica公司聘请了一家上海公司为他们做调查。他们就是要利用中国国庆假期的时间差做文章,所以在国庆前向WIPO提出仲裁,而按照规定,孙德良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作答。
国庆假期一结束,孙就派人到上海找了多家律师事务所,但没有一家愿意代理。因为这是一个全英文的跨国知识产权公司,这方面中国法律界经验很少。后来,孙就干脆自己组建团队自己干。
尽管当时心里没底,但孙德良坚信真理掌握在自己这边。10月19日,孙向日内瓦WIPO递交书面答辩状。最后,Orica公司提出撤诉,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一定会败诉。
当时正好是我国加入WTO,对知识产权问题当时都非常关注,一家中国小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不战而胜一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按孙德良的说法,“就相当于鸡蛋碰石头而石头碎了。所以全国很轰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都进行了报道,中国化工网一举成名。”
员工持股计划
还将扩大70人
网盛科技的发展路径和许多互联网企业不一样,没有选择VC,也没有在国外上市。
孙德良说,整个创业过程中,其实很多VC都曾主动找上门来。1999年,公司发展到几百万元规模时,美国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找到孙。此后多年,国内外陆续有十多家投资公司找上门来,孙德良都拒绝了。“可能不知道我们准备上市,今年上半年,还有一家欧洲的风投跑来和我们洽谈。”
孙德良说,拒绝VC原因很多,为了公司更稳健发展是理由之一。“我一直对我们团队强调一点,那就是公司发展要‘激情澎湃走楼梯’。一个企业的发展应该是‘走楼梯’,而不能是大起大落的‘乘电梯’。每一步上一个台阶,这样即使受到挫折掉下去也顶多落到下边的台阶上,还可以爬起来再走;而坐‘电梯’虽然快,一旦摔下去就粉身碎骨。做企业心态很重要。如果给一个刚创业的年轻人1000万现金,这个年轻人1000万花完可能就废了。因为他心里没有有这么多钱的准备。但是,如果他是10万、100万、200万这样稳步上升赚出来的,他的心态就很好。”
孙德良说,现在公司上市融到钱了,但还是会稳扎稳打地发展。以后将主要做好三大领域:第一就是做好中国化工网。还是坚持过去“会员+广告”模式。“中国成规模化工企业中,也只有10%多加入到我们网,还有80%多,所以空间还很大。”
第二,要在原有的盈利模式前提下,探索新的盈利模式。目前网盛正在关注和试验一个私有交易平台和共有交易平台。除此之外,2007年公司可能还开通一个化工专业搜索平台。以期在互联网B2B领域中,创造更多的盈利模式。
第三,会在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比如建材、食品等行业寻找新机会;目前在做的纺织网和医药网,肯定是化工网之外优先做的。
对于2007年可能推出的化工专业搜索引擎,孙德良非常看好它的前景。“我一直秉持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细分天下''''.过去10年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十分粗放,以后会逐渐细分。我们在这个领域有近10年的经验和资源积累。我们6000多家会员当中,大部分可能会转化成搜索引擎的客户。许多新的客户也将加入到这个引擎来。至于盈利模式,这个和GOOGLE和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是一样的,还是竞价排名的盈利模式。”
谈到上市对网盛科技的影响时,孙德良认为网盛作为中国A股市场第一网络股这样的概念,上市扩大了公司的影响和知名度,“这是哪怕花2亿元广告费都买不来的”;第二是大大增强了公司的资本实力,使得公司更有机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第三是团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加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