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通信 >> 正文
不改号选套餐引震荡 资费难扛下调压力

2006-10-24 17:05:44

  目前,运营商针对本地话费、长途话费、短信领域推出了多种套餐,这些套餐又分为预付费和后付费两大阵营,有近百种。套餐丰富却并不意味给予手机用户更多选择权,因为机主一旦选定某种资费套餐,就不允许再更改,否则,只有重新入网,更换现有手机号码。

  [明年]

  根据信产部通知的要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要充分尊重用户的自主选择权,“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定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在本地区网络内,运营商必须保证本企业同一网络的原有用户,能在不改变现有手机号码的情况下,自主选择使用本企业的所有资费套餐。

  信产部一纸通知,再度引起业内震荡。10月17日下午临近下班时间,一则《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悄悄出现在信产部的官方网页上。通知要求明年1月1日起同一运营商须消除其不同通话服务之间的资费套餐壁垒,使得用户可以在本网内带号自由转换套餐。这意味着全球通用户可以在不换号码的情况下使用大众卡套餐。对此,某运营商多位高管表示,此前不知将有此通知出台,还来不及了解详细内容,需要时间消化和研究。虽然信产部强调此通知旨在进一步保护用户权益,同时规范运营商的相关经营行为,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一规定将引起运营商在客户管理、套餐设计等方面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消费者有更多选择权

  目前,运营商针对本地话费、长途话费、短信领域推出了多种套餐,这些套餐又分为预付费和后付费两大阵营,有近百种。套餐丰富却并不意味给予手机用户更多选择权,因为机主一旦选定某种资费套餐,就不允许再更改,否则,只有重新入网,更换现有手机号码。

  “监管部门一直努力保护消费者的选择权,制止变相的价格歧视。比如移动运营商为了争夺新用户,给新的用户提供了很多优惠套餐,而老用户就无法享用。用经济学上的说法叫'价格歧视'.”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指出,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随便更改套餐,而不用更改号码,省去了很多麻烦。

  商务人士的体会可能更加深刻,由于手机号码是与客户联系的重要途径,一旦换号有可能导致业务损失,多数这类用户不敢轻易换号。而近年来套餐越来越多,资费水平逐渐降低,但老用户因不能变更手机号码而无法享受新套餐的优惠,即使用户对现有资费套餐不满也只能继续使用,或者同时使用几个手机号码。而事实上,通过多年的沉淀,同一运营商旗下多个业务品牌间已经形成了很大重叠,大量用户同时持有多个号码,既浪费了号码资源,也违背运营商加强用户管理和黏度培养的原则。

  “信产部的工作思路是经过一些变化的,开始可能更多是考虑平衡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等。后来就更多考虑维护消费者的权利”,信产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透露,在通知制定之初,一些运营商有不同意见,认为信产部在执行消协的职权。“最后大家还是统一意见,信产部的思路就是要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带来整个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有人说这个消息突然,其实很正常。”

  手机用户要想变更资费套餐必须换号的时代终将要远去。根据信产部通知的要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要充分尊重用户的自主选择权,“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定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在本地区网络内,运营商必须保证本企业同一网络的原有用户,能在不改变现有手机号码的情况下,自主选择使用本企业的所有资费套餐。

  运营商高端客户将流失?

  不更换手机号码就可以使用其他套餐,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大振奋的消息,而运营商方面则显得谨慎。广东联通相关人士表示,已接到广东通信管理局的通知要求运营商尽快制定出执行方案,但方案如何制定实施不便透露,只能说会严格按照信产部及通管局的要求。广东移动方面则告诉记者,需要时间分析研究才能制定出初步方案,对于信产部的通知不做表态。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认为,信产部通知的出台,将从实际上取消运营商内部子品牌之间的资费差别。而资费的差别是区分各品牌的最清晰标识,一旦差别被“抹平”,这似乎意味着移动运营商们苦心经营的品牌营销战略受到冲击。《通信世界》主编项立刚指出,品牌价值经营将被打破。失去了套餐的限制,用户将趋向于选择最为便宜的套餐。移动内部人士担心,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端客户的流失和收入的减少,加大运营商在客户管理上的难度。

  同时,运营商旗下不同品牌对应的技术支撑系统并不相同,比如预付费制度和后付费制度的两个品牌是两套系统独立运行,彼此间不兼容,要相互选择套餐,还需要投入成本和时间更新系统。但广东移动相关人士表示,技术上需要更新但难度并不大。而且技术设备升级问题已经被信产部考虑在内,通知写明,运营商如果因为技术和设备等原因无法及时调整的,需在今年年底前报相关电信监管机构备案并对外公布。文件还指出,中移动、中联通已经停止对外发展新用户的套餐业务将不受此文件的限制。

  运营商将全面调整营销体系?

  “这对运营商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样会使运营商更多地关注老客户。以前运营商都在争夺新客户,甚至用老客户换新客户,现在用户可以在同一运营商不同品牌之间跟换,会使运营商更多地关注老客户,提升服务,形成良性竞争”,王煜全认为,对运营商来说,并没有损失,由于没有携号转网,用户只不过是更换了品牌,并没有离网。

  而电信专家陈金桥认为,为了防止用户大规模重新选择套餐而造成客户流失,以及品牌内部不同资费套餐重叠产生的不良效果,在《通知》正式实施前的两个月时间内,运营商的现有营销体系就将会进行全面调整。

  “对于用户而言,选择一个品牌,大多基于网络、价格、服务这三个方面的考虑,而失去了价格的限制,就需要在服务上花功夫,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来留住客户”,项立刚认为,有助于运营商以更全面的思维制定套餐,细化服务。

  业内专家同时看好信产部出台通知对运营商的积极意义,认为政府在积极引导移动运营商以更全面的思维制定手机资费标准,而资费下调、携带号码转网等这些国际电信市场的惯例都将在中国逐步得到施行。

  海外传真

  多个国家或地区允许携号转网

  携号转网是电信监管部门为促进电信企业充分竞争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了本地电话、移动电话的携号转网。

  中国香港:1995年7月,引入了固定携号转网;从1999年3月1日起,实施移动电话号码的可携带。

  新加坡:1997年4月,率先引入了移动电话号码可携带。

  英国:自1998年6月30日起,在主要移动运营商的许可证中规定号码可携带。

  澳大利亚:从2001年9月25日开始,运营商需提供移动号码可携带业务。

  美国:1996年,携号转网制度就由美国FCC(联邦通信委员会)创设。2003年11月24日起正式实施号码可携带。美国的前100位运营商必须向消费者提供在无线和有线运营商之间转换号码的选择权。

  韩国: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号码可携带。

  日本:2004年,日本总务省公布了《关于引进手机带号转网制度的最终规定》,其内容为针对现有的移动电话运营商和所有新加入移动电话业务的运营商关于带号转网的说明,事实上规定了运营商必须支持带号转网的义务。并规定在2006年以前,各运营商必须支持该项义务。2006年10月24日号码可携带政策在日本正式启用。

  用户心声

  某高端品牌用户黄女士:选合适套餐

  我用某品牌有十年了,其资费很少调整。现在这个政策出台后,我也可以选自己认为合适的套餐。话费应该会便宜不少。

  公司白领林小姐:将选择更优惠套餐

  我没有关心过其他品牌的套餐是什么样子的,事实上,因为换套餐就要换号,所以我从未关注过新套餐的推出,但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吃亏的,因为我无法享受新套餐的优惠。现在可以不换手机号自由换套餐了,我想我就会留意别的套餐是否适合我,然后选择更优惠的。

  普通劳动者万先生:未来套餐还多否

  看到这个政策一开始很高兴,但看到报纸上说,预付费和后付费是不同网络的,转网也需要一定的成本,还是有点担心,不知道这些成本会不会转嫁到用户身上。不知道运营商以后还会不会有这么多套餐推出。

  焦点话题

  后品牌时代三大猜想

  手机不改号可用其他套餐有何意义?除了保护了用户选择权,信产部通知的出台也引发了业内关于运营商品牌管理、客户管理如何变革,资费是否进一步下调,取消套餐限制是不是携号转网前兆的讨论。

  手机资费大调整踏上日程?

  尽管手机资费坚冰在消费者强烈呼声之下被打破,但名目繁多的套餐令用户眼花缭乱。而实现不改号码自由转换套餐之后,用户的资费选择权更大,对价格较为敏感的用户倾向于选择更低廉的资费方案,资费水平将进一步拉低,而运营商对套餐的依赖将被迫减弱,电信资费将更加透明化、简单化。

  同时,资费价格的刚性决定了电信资费只会降而不会往上涨,今后的套餐会更加优惠。业内有专家预测,信产部通知的出台,意味着手机资费大调整已经踏上日程。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

  电信资费还有下调空间

  中国一运营商去年收入2430亿元,净利润有535亿,税后利润高达20%强,全世界运营商里面都没有这么高利润的。像美国最大的手机运营商Cingular,净利也不过1%.所以电信资费还有下调空间。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主任史炜:

  语音资费肯定越来越便宜

  我认为对消费者来说是个好事,让消费者可以在不换号码的前提下,自由选择同一运营商的不同套餐和服务。我没有算过到底能省多少钱,但肯定方便了用户。

  移动通信的语音话费还有下调空间,我知道成都就有15块钱的包月卡,长话和漫游与本地一样收费。随着IP技术的发展,无论移动还是固话,语音的资费肯定是越来越便宜。信产部的这个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为资费的进一步下调创造了环境。现在很多专家都认为,以后可能会走向话音业务的零资费。

  中国联通市场部人士:

  套餐设置将不断推陈出新

  运营商还是会在套餐设置上不断推陈出新,随着电信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利用子品牌和不同类型的套餐来细分市场,获取不同偏好的用户是必要的。

  运营商品牌管理将变革?

  不改号码自由转换套餐实际上是取消了运营商子品牌之间的差别。而多数专家认为,移动运营商将改变原有的品牌管理模式,淡化对资费的依赖,转而为消费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反而有助于提高用户的忠诚度。而新政实施后,移动运营商的黏性将会增强,消费者可以最大限度地选择本网内的其他业务套餐。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

  品牌管理没有意义

  之前运营商通过品牌运作,把用户隔离起来,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其实所谓的品牌管理,我没看出来什么不同。又不像汽车,比如大众汽车,不同的价位有不同款式和质量的车型。但运营商下面设置的不同品牌,都差不多。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

  让用户重新选择

  对于运营商来说,可能他们要做的就是将客户分群,制定不同的方案,让他们重新选择。并不涉及“设备兼容”问题。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

  应以更全面思维制定套餐

  这一举措将让运营商以更全面的思维制定套餐,也将打破运营商对某一品牌用户的垄断,进一步为号码携带做铺垫。

  《通信世界》主编项立刚:

  运营商应以服务取胜

  我觉得运营商应该更多地在服务方面做工夫。高端品牌可以用客户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来留住客户。

  资深电信分析师王煜全:

  提升服务为关键

  现在用户可以在同一运营商不同品牌之间更换套餐,会使运营商更多地关注老客户,提升服务,形成良性竞争。

  至于旗下的品牌怎样提升,应该更多关注服务,把服务做精做细。

  还有就是把品牌识别做得更显性化,比如从身份识别入手,实行手机捆绑业务等。

  携号转网将成为现实?

  实现同一运营商本地网内的自由转换之后,在不久的将来,携号转网也将成为现实?《通知》出台后,引发了业界对“携号转网”政策的遐想。

  “携号转网”指用户位置移动或更改网络、业务时都无须更换号码。许多国家都已实现携号转网。

  信产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

  信产部尚无统一意见

  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可以带号转网,信产部的思路也是这样的。

  但是,我们也要考虑成本问题。

  现在仍然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应当投入资金以达成带号转网。另一种认为投入这么多钱,消费者到底能得益多少,还不清楚。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

  技术上有一定难度

  信产部已经多次表态,今后会慢慢过渡到携号转网。但是从技术角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比如现在在北京拿固定电话打开头是139的手机,网通就把来话直接转到移动就可以;但以后139开头的客户,可能转到联通去了,那网通和移动还都要存储这个客户的信息。携号转网牵扯到运营商的多边关系,所以应该需要一个过程。

  南方都市报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