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通信 >> 正文
手机辐射限值有希望年内出台

2006-10-25 11:33:03

  受各界关注的国家标准有望年内出台。近日,信产部泰尔实验室主任、手机辐射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何桂立告诉记者:“参与标准制定的各方目前正在努力协调,最好的情况是于年内出台,但是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有关方面对手机辐射标准出台的最新时间表。

  手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必备的通讯工具,从青少年到老年,使用手机的人数越来越多,手机早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随身物品。然而,对于手机辐射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目前却处于既不能证明它有,但同时也证明不了它没有的状态。现在没有任何跟踪这一问题的国家或国际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声称手机会对健康造成威胁。但与此同时,谁也不敢拍着胸脯说肯定就没事。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将不断地搞下去。现在这个怪圈又延伸到了关于手机辐射标准限值的争论上来。

  信产部泰尔实验室主任、手机辐射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何桂立日前告诉记者:“参与标准制定的各方目前正在努力协调,最好的情况是于年内出台,但是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

  参考欧洲标准

  由于该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信息产业部、环保及卫生相关部门多方参与,因此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听取和协调各方意见。例如在参考国际标准上,是借鉴SAR值不超过1.5W/kg左右的美国标准还是较为宽松的SAR值不超过2.0W/kg的欧洲标准?什么时间正式出台这一标准比较成熟?这些问题都需要代表不同声音的各参与方协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除具体出台时间尚无定论外,手机辐射国家标准的具体内容已基本确定,由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欧洲标准将成为我国标准的基础。

  专家表示,采用较为宽松的欧洲标准主要出于以下两点原因。首先是基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考虑,这一标准是经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可以保证在此标准下用户使用移动电话的安全性。其次,参照欧洲标准具有一定现实性。根据网络信号覆盖情况,如果一味推行较为严格的标准将有可能造成手机信号不稳定,从而影响正常通话。

  虽然国家标准还没有正式出台,但目前大多数制造商生产的手机在进网时均经过相应的检测,且产品质量几乎全部可以达到要求。

  手机不宜常用

  手机虽然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享受手机方便快捷的同时,一些人也深受随之而来的诸多负面效应的困扰。当手机通话时间长的时候,很多不良症状就会随之而来,如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脱发等。而一些敏感人群甚至出现过脸部红肿,起红斑等现象,严重者还患上肿瘤疾病。

  手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把人说话的音频信号转换到高频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构成空间电波与对方进行通话。基于这种原理,手机的主要工作部位不在受话器和工作回路,而在发射天线,它发射的电磁波由于距离人的头部太近,所以构成对人体的危害。

  充电时最好不用

  许多人遇到手机没有电时,因怕耽误电话的打入,经常开着手机充电。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安民指出,手机充电时的辐射要比平时高出数十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另外,手机充电时的电压高于待机时,若同时进行接打电话等操作,在通话或连接网络的瞬间电压会超过平时很多倍,易使手机内部敏感而繁复的零部件受损害,从而导致手机频繁维修。此外,由于电池使用寿命是按充放周期来计算的,充电的次数直接影响着手机电池寿命。若反复拔插电源会使得电池因反复放充电而减少寿命。因此手机在开机状态下充电时,最好不要做接打电话等操作。

  使用时几点注意

  李主任最后提醒,为了减少手机对身体的危害,应尽量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及次数。使用手机通话时,应左右耳交替使用更为科学。在手机接通瞬间(来电震铃或拨号呼出时),将手机远离头部至少一秒,以避免手机较大功率发射时对头部的辐射。特别是用旅行充电器为手机充电时,一定不要接打电话。建议经常使用手机及长时间通话者,使用耳机方式。手机不要放在贴身的口袋里,应放在随身带着的背(拎)包里。此外,在饮食上要有意识地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特别是多吃海带。

  北京商报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