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IPTV电视(又名网络电视),自从9月份全面放号以来,一般人可能认为这件新鲜玩意儿会先在中心城区发展起来。没想到从两个多月的情况来看,上海市IPTV的新增用户发展呈现出城乡均衡布局、全面发展的格局。
说起原因,很简单,城乡的老百姓都爱看电视。IPTV虽然名字是英文的,但实际使用起来却很简单,与原来看电视的方法差不太多。
目前,上海电信IPTV采取与宽带业务捆绑销售的模式,这对于上海原有的众多家庭宽带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只需要每个月多出几十元钱,就可以开始享用IPTV了。此举大大诱发了市区宽带用户使用IPTV的积极性,反正原来每个月也要付宽带费,如今多出一点钱,装一个“电视新看法”未尝不是实惠的选择。
上海电信IPTV已开通的节目涵盖直播、点播、信息服务、新闻资讯及应用服务五大类内容,其中直播电视约有60个频道。从目前IPTV用户反映的情况来看,除了最受欢迎的时移功能以外,“点播功能”和“信息服务”是他们的“新宠”。对于喜欢看连续剧的来说,“点播频道”的海量连续剧是他们享受不完的饕餮盛宴;而“信息服务”随时提供的天气预报、餐饮等信息都大大方便了百姓的生活。另外,“我的DV”、“家庭相册”这样的互动平台也深受百姓欢迎。设想一下,将自己拍摄的照片和DV上传到IPTV服务器,以后有朋友到家做客,只要打开电视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分享自己家庭生活的精彩瞬间,岂不是一件大大的美事。
说起来也许你会不信,除了市区的飞速发展外,如今IPTV在上海郊县的普及速度格外惊人和喜人。就说南汇康桥汤巷村吧,它真是名副其实的“IPTV第一村”。南汇区康桥镇汤巷村共有村民700余户,截至11月初,已受理IPTV用户559户,占村民户数的80%.只要一家人装了,乡里乡亲都会来看新鲜,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大家都装上了IPTV.他们说:“上网咱们已经落后一步了,这IPTV我们可要赶在前面。”另外,松江方松街道的居民对IPTV也十分感兴趣,他们将IPTV试用点搬到了街道,街坊们一起围着IPTV学习使用方法。正是这样的热情促成了松江地区IPTV用户数的激增,据悉,仅一个星期,当地就受理了IPTV申请2000多个。光这么说大家可能还体会不出IPTV的特点,以下就是5位IPTV用户为您诉说的“电视新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IPTV对他们生活的改变。
王海:期盼网络电视更傻瓜
家住营口路600弄的王海先生一家两口是典型的白领阶层。王先生是公务员,负责黄埔区人大常委会的IT维护,因此,对于互联网宽带的一些业务还是有些了解的。“当时,我们家没有装宽带,一看电信正好有IPTV这个业务出来,然后就一起装了。”王先生装IPTV也是件很偶然的事。“用了IPTV之后,觉得这个东西还真不错。以前,我和太太偶尔会为了看电视而争来争去,但是自从有了IPTV之后,就再也不用那样了。”
王先生认为,IPTV最大的优点就是“时移”。“像我每天晚上要7点多才能回到家,所以6点半的新闻就看不到了,有时候在公交车上也能看看,但是也看不全。有了IPTV,我回家之后可以吃完饭,洗好澡之后舒舒服服地看。”
“点播”也是王先生经常用到的功能,“点播这个功能也是相当不错,对我来说并不一定需要好莱坞大片、新片,我更喜欢一些老的、经典的片子,像《三毛从军记》我就可以在IPTV上看,看了一遍不过瘾还可以看。而且,‘点播’片子不像有线电视那样,每天放两集,然后再等一天,我现在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想看几集就看几集。”
不过,在认可IPTV的同时,王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IPTV业务虽好,但毕竟是刚刚开始,所以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改进。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现在在看‘点播’内容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卡’的情况;其次,作为IT维护人员,希望IPTV的操作界面能够更傻瓜一些;IPTV缺少一份详细操作菜单,IPTV的界面还需要更人性化一点。我不可能每个频道都去兜一圈;第三,节目介绍,进入IPTV之后,会有电影电视推荐,但是我们这边找不到。对于有线频道之外的那些节目,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频道放什么节目。”
在采访过程中,王先生向记者表示,希望电信公司能在装IPTV的时候把收费标准介绍一下,“虽然我现在在用IPTV了,但是我不知道它是怎样收费的。”
马永清:全家都是IPTV义务讲解员
“这1个多月来,我家里的电视可是大出风头,我们全家都成了它的‘义务讲解员’。”家住武宁南路88弄的马永清,谈起自家刚装不久的IPTV,颇感骄傲。可不是,最近到他家里玩的每个朋友,对电视旁的这个漂亮“盒子”都好奇不已,不过毕竟和IPTV的接触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拿着遥控器还真不知如何操作。这个时候,马永清当起了朋友们的“义务讲解员”,详细介绍一番IPTV的功能,“就连我妈也成了小区里的IPTV专家,邻居阿姨到我家来,我妈都向她们介绍‘回看’。”
此言不虚。11月7日晚上18点15分,当记者来到马永清家里的时候,他还在回家的路上。而电视屏幕上,蒋雯丽扮演的玉卿嫂正和她“丈夫”吵得不可开交。“今天听朋友说这部电视剧挺好看的,这不我正在‘回看’前几集呢。”马永清的母亲张明生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平日里,张阿姨喜欢看戏曲、电视剧和法制节目,可有时出门办事,难免会错过时间。“尤其是电视剧,有时一两集没看,剧情就发生了特别大的转折,心里急死了。”以前,张阿姨喜欢让儿子帮她买碟片。“买回来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很方便的。”不过现在很少了,有了IPTV,如果误了想看的节目,“不要紧,点回看就可以了,这可是电视‘新看法’呢。”没想到,张阿姨广告词背得还挺熟。
正说着,马永清回来了。体验1个多月IPTV的他,遥控器在他手里早已变得“乖乖”的。其实早在今年9月正式放号之前,一向对新科技感兴趣的马永清已经开始“FAN”(迷恋)IPTV.拉开电视橱下面的抽屉,满满当当全是和IPTV相关的报纸、杂志,“所以一看到上海电信在征寻IPTV的试用者,我马上就报名了,没想到很快就通知我中选了。”
和母亲不一样,马永清可没有把IPTV看作单纯的电视,在他看来,IPTV更像是一个能看电视的宽带网络。现在每天早上上班之前,马永清都会打开电视,看看当天的天气预报和财经资讯;如果要出去和朋友吃饭,会打开IPTV的信息服务栏目,查查最近的餐馆:“要是以后亲戚家也装了IPTV,我会把自家拍的DV和数码照片放到‘影像空间’去,这样他们在自己家里也能看到。”看来,马永清果然把IPTV摸得“门清”。
不过,这个“达人”也给IPTV挑出不少“刺”:比如只有48小时内的电视可以回看,时间太短;点播的电影会出现断网,可钱已经付了;节目内容还是不够丰富,像张阿姨想看的《刘老根》就没有;互动性也不是很强,不知怎样把自己想要的内容告诉服务商;提供的餐饮和娱乐信息还太简单,特色菜介绍、详细地图、网友评价等等信息还有待补充。“不过我相信这些小问题都会逐渐解决的,我期待能看到IPTV带给我更多的惊喜。这个义务讲解员,我是当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