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通信 >> 正文
手机市场上演渠道“红与黑”(一)

2006-12-5 13:28:37

  曾经扬言要进入中国手机市场第一阵营的NEC最终也无法摆脱溃败的结局。与日系手机厂商集体撤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手机厂商景况的整体改观。

  日渐发展壮大的家电连锁巨头逐渐加大了对3C特别是手机产品的投入力度,加速放大了市场规模。而国家对黑手机的整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手机市场环境的改善。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国内手机市场新一轮洗牌在即。

  败在渠道:NEC撤离2.5G手机市场,日系厂商全线溃败中国

  渠道模式老化被认为是日系厂商集体溃败的重要原因。陈旧不堪的全国总代理制度,以及过多依赖运营商订单,直接导致其丧失庞大的手机零售市场。

  11月22日一早,一封来自日本总部的邮件让NEC通讯中国公司的员工瞬时遭遇了寒冬。

  据搜狐博客《TWICE CHINA消费电子商讯》报社主编袁茂峰爆料,这封邮件内容如下:“NEC已决定在中国暂缓所有2.5G手机新品的推出,相应地,中国手机业务的重组也会很快开始并在本财年内完成。在欧洲市场,我们的同类重组工作已经在本财年的上半年基本完成。在重组的同时,NEC希望将资源集中转向面向我们全球手机业务的下一代产品。同时,NEC将继续在中国及其他国家提供维修、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这意味着NEC手机将不得不暂时告别中国市场。

  “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做得很艰难。”NEC通讯中国公司公关总监蔡莉在对外解释公司这一决策时表示,暂缓推出2.5G手机并不影响经销商销售原有的NEC产品。NEC在华业务将做适当调整,并将根据业务调整需要进行适当裁员,现有资源将留到3G牌照发布之后的市场。NEC在武汉的手机工厂将暂时不再生产手机。而NEC公司日前公布的本财年前6个月财报也印证了蔡莉的说法,财报称由于手机销售疲软和资产税金折扣,公司的亏损增加了5倍,公司的手机销售下降了25.4%,导致手机和PC部门的亏损从去年同期的169亿日元上升到410亿日元。

  NEC的情况并非个案。自去年以来,松下、三菱、东芝相继宣布退出中国手机市场,曾经扬言要进入中国手机市场第一阵营的NEC此时的举措,被认为是日系手机全面溃败中国的标志。而仅存的京瓷手机,根据诺盛电信的统计数据,其2005年在华市场份额尚不足1%.

  是什么导致了日系手机厂商集体遭遇滑铁卢?其实从厂商规模来看,NEC、松下、三菱等都不是泛泛之辈。NEC是世界最大的移动通讯设备和终端提供商,松下是日本最大规模的3G终端制造商之一,而三菱更是手机多媒体技术的领航者。三大巨头2000年进入中国,似乎从来没想过6年后会如此狼狈地撤出中国市场。

  易观国际分析师林娟认为,日系厂商在华本土化不彻底,这直接导致其在产品定位、外观设计及管理模式上与中国市场存在脱节,难以吻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此外,渠道模式老化也被认为是日系手机厂商集体溃败的重要原因。日系手机实行的全国总代理,而这个模式早就已经陈旧不堪。现在通行的是分层分级代理制,很多国内企业在各地设立了销售公司,层层深入。此外,由于日资手机品牌大多采取其在本土经营手机的方法,把销售手机的希望寄托在获得运营商订单上,因此丧失了中国绝大多数的手机零售市场。

  得益于渠道:国产手机厂商酝酿翻身战役

  与日系厂商的溃败形成鲜明对比,历经过去两年的沉寂,国内厂商最终纷纷传出盈利消息。其中,取消“保姆式”销售模式等渠道策略调整,对于压缩成本、促进销售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NEC等日系厂商接连遭遇滑铁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期低谜的国产手机厂商近日纷纷传出盈利的消息。

  上半年信息产业部的数据表明,包括联想、康佳、波导、夏新、TCL在内的5家国产手机厂商都开始盈利。而从联想、夏新、康佳和TCL日前相继发布的最新季度财报来看,除联想业务增长39%外,康佳手机第三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而夏新手机也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本季度内主营业务利润再次超过2亿元。波导日前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1~6月份,公司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3124.64万元,主营业务利润率比去年全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中兴手机也宣布CDMA手机迄今为止已销售1000万部。

  “国产厂商不再单纯追求产品的销售量,策略调整变得更为实际,同时进行海外市场的开拓。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产手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易观国际分析师林娟告诉记者:“国内厂商实现赢利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销售收入的提高,另一个是运营成本的缩减。而海外市场的突破是国产手机提高销售收入并实现盈利的重要原因。”

  资料显示,2006上半年,以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为代表的国外厂商,市场垄断地位进一步增强,市场份额将近国产厂商的两倍,而国产手机份额继续下滑,短时期内还难以提升,但是国产手机厂商集体呈现出来的盈利趋势却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市场份额下跌的颓势。赛迪顾问消费电子咨询事业部高级分析师李学芳分析指出,盈利的背后显示国产手机厂商在产品线布局、市场掌控能力、渠道改变和库存管理方面取得了进步。首先是库存管理的控制和优化能力的提高。其次是多数国产厂商进行渠道策略调整,压缩渠道运营成本,取消全程保价的“保姆式”销售模式。第三,依靠积累和提高的研发能力或者借助设计公司的外力,国产厂商产品和市场应变能力大大提高。第四,多数国产厂商已扭转了以产定销的生产模式,实现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提升了产品的盈利能力。有盈利做基础,国产厂商又适时调整销售策略,国产手机的产品品质逐步提高,消费者对国产手机的信心也在逐步恢复中,国产手机产业有做大做强的可能。

[1][2]
  中国计算机报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