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通信 >> 正文
手机资费改革阻力不小 专家反驳是优惠促销

2006-5-20 14:08:41

  都是发生在北京的故事。与4月末出租车提价听证一样,5月初的所谓手机资费“下调”,也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根据新浪网的调查,66%的投票者认为,北 京手机资费“下调”意义不大。

  5月8日,信产部发布(2006)270号文,批准中国移动北京地区的调价方案。这套方案分两个部分,其一是全球通套餐,其二是被叫套餐。换句话说,调 价方案只针对提出申请的消费者有效。

  因此,当有的媒体将此理解为资费“下调”时,立即有专家反驳称,此调价方案其实就是优惠促销。“这明摆着就是在作秀!”素来敢怒敢言的北京邮电大 学教授阚凯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国资委的苦心

  中国移动的调价方案,或许是一种回应。今年两会期间,两会的代表和委员对“北京移动资费过高”多有批评。同时,许多分析人士也认为,这是为了在 3G牌照发放前,巩固或吸引更多客户。

  根据这套调价方案,其全球通套餐共有4类,即套餐80元、108元、168元以及220元;在网络繁忙时段(每天早8点至晚8点)资费,分别为每分钟0.40 元、0.30元、0.25元和0.20元。

  因此有专家指出,它只是针对话务量较大的用户,大部分用户难以享受这一优惠。而根据北京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北京人均月通讯费约70元。如扣除 固话费用,人均手机费远低于70元。

  在今年的“电信日”即5月17日,也就是270号文公布之后第9天,信产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对这次资费调整的意见。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在会上说,中国移动的边际成本是下降的,它的每一个市场扩张策略,都会对其他运营商产生生存压力。而它们都是央企,有 着共同的投资主体,所以,彼次之间无法真正竞争。

  对吕廷杰的这番发言,信产部一位官员深表认同。他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说,一般人都认为是信产部不愿意下调手机资费,其实这是一个误会。 真正不愿意下调手机资费的,是国资委。

  垄断福利作祟

  “这不仅造就了中国移动的高利润,同时说明市场的有效竞争没有形成。”阚凯力如此表示。

  不过,虽然这种分析取得圈内多数人的认同,它仍然很难令消费者信服。他们抱怨最大的,除了资费没能实质性下调、单向收费依然没有实现外,就是 现存的高额月租费,以及电讯公司的垄断福利。

  目前,北京全球通手机的月租费,每月接近50元。对中国移动来说,这是一笔非常重要的收入。根据中国移动2005年年报,其月租费方面的收入已达到 250亿元,占其总收入的10.3%.

  因此,要中国移动主动放弃这部分收入,然后大动干戈,去调整目前的收支结构,缩减庞大的员工福利,无疑是不太可能的。

  同一份年报显示,当年公司的工资支出为142亿元。截至去年12月31日,其公司员工总数为99104人。因此,公司员工人均年薪达到14.3万元,平均月 薪接近1.2万元,同比增长26.7%.

  当然,享有这种垄断福利的,不仅仅是中国移动公司。

  根据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2005年年报,其员工人均年薪分别为10.5万元、10.2万元和8.9万元。因此一点也不难想像,要维持这样一种垄 断福利,需要维持怎样的资费水平。

  《电信法》缺失

  值得注意的是,按人均日消费1美元的联合国最低标准,中国仍然有2亿贫困人口。

  因此,有专家在两会上表示愤慨,称垄断福利是对社会福利的剥夺。但这似乎并不能打动垄断企业。电信圈内的人士说,在电信公司之间攀比工资与福 利的情况,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让北京消费者有所期待的是,与北京地区不同,不少其他省市的移动资费已经下调。比如广州,其神州行大众卡接听免费,主叫降至最低每分钟0.15元 ,而且不分城区与郊区。

  但这种期待恐怕近期仍难实现。按照国家发改委研究员王学庆的分析,北京的运营商之所以不敢降价,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北京是首都,各种管制在北 京都比较严格。

  不过,信产部的官员对这种分析并不认同。

  在5月17日的专家座谈会上,一位信产部官员表示,对于电信资费调整方案,现在的审批管理将逐步过渡到备案管理。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中国电信业务的资费标准和资费结构将由电信企业自主确定。“在市场竞争不充分和基础电信业务资费领域,国家实行‘上限管理’,并加大事后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信产部官员告诉《财经时报》,有关电信资费调整的内容,将在未来出台的《电信法》中有所规定,但目前还不能进行有效监管。据报道,今年8月, 该法草案可能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财经时报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