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信没有放弃自有品牌”,日前,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蔡祝平对于近日有关东信转型电子制造服务商放弃自有品牌的传言通过本报做出正式回应。
蔡祝平介绍,东信从未放弃自有手机品牌,只是在运作模式上发生了变化。
据悉,去年年底,东方通信(下称东信)针对手机业务亏损的情况进行了公司业务调整,将手机事业部剥离出总公司,交由控股子公司杭州东信百丰科技有限公司独立经营。据悉,东方通信拥有杭州东信百丰科技有限公司70%-80%的股份。
东信5月份发布的2006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46亿元,实现净利润598万元,其中绝大部分业务收入都来自代工代料手机生产,而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已鲜见东信手机的身影,于是关于“东信转型电子制造服务,可能弃自有品牌手机”的传言在网上迅速流传。
东信回归制造业
公司没有放弃自有品牌手机业务,蔡祝平强调,只是将手机的研发及生产交由控股子公司来经营。尽管经营主体有所改变,但手机业务并没有进行大规模压缩,未来将更加注重市场的需求,在选择机型方面较从前慎重许多。
在营销策略上,“将不再强调销量,依市场需求而定”。手机业务的进展也依市场需求而调整,若未来市场需求增加,东信不乏大举进入的可能。另据杭州东信百丰科技的负责人介绍,5月份将推出两款新机,依然以东信品牌冠之。
至于东方通信公司的主营业务,其实是包括了电子制造服务、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手机业务三方面的。“代工代料手机生产确实是我们传统的优势产业”,蔡祝平表示,东信在这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而移动通信网络服务也是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包括网络集成、增值服务等。
电子制造业大有可为
对于东信的调整,赛迪顾问消费电子咨询事业部的副总经理蒋利峰认为,这样的回归符合东信的实际情况。“在中长期内,中国企业的相对优势仍在制造领域”。在蒋利峰眼中,手机属于规模出效益的标准化产品。东信向电子制造业转型从单个企业看是企业应对市场的调整行为,但从大环境来看,电子制造行业还是大有可为的,蒋利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