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手机产量出现大幅上升,总计超过了2.12亿部,这意味着全世界几乎一半的手机是在中国生产。但赛诺的统计数据随后显示,截至今年5月,国产手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跌破30%,再次创下历史最低点。业内人士分析,自主研发不足、白牌手机的泛滥以及黑手机的屡禁不绝,依旧是压在国内厂商背上的三座大山。

白牌手机“异军突起”
就在人们认为黑手机的整顿已初见成效时,某调研机构的统计数据再次让人感到心寒——一家名为台湾联发科技的公司,去年在内地灰色手机平台的市场份额居然达到了69%,而生产白牌手机,成为了这家公司迅速抢占市场的关键。
所谓白牌手机,指的就是除水货机、拼装翻新机以外非正规渠道生产的手机,主要包括杂牌机、贴牌机和套牌机。杂牌机、贴牌机和套牌机的主要区分方式是“入网许可证”的来源:通过向那些产能过剩、正在停业休整、拿到了牌照却根本还没有准备好进入市场的牌照企业购买信息产业部下发的入网许可证生产出来的手机,就是杂牌机(自有小品牌)或贴牌机(牌照企业品牌);为了节省购证成本,非法克隆其入网许可证,或者干脆伪造入网许可证的则为套牌机。
由于没有牌照的企业可提供全新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服务方式,这意味着可能很小的作坊、很少的资金就能够开工制造手机,从而迅速占领了灰色市场和低层次市场,所以有人分析,在一段时期内,国内的白牌手机市场还会呈爆炸式增长。
“对中复等卖场以及正规手机厂商来说,白牌手机的泛滥都是很大的打击。”中复电讯经营管理部总经理陈红宇指出,由于手机卖场属于公开市场,而消费者都知道去哪购买此类手机,所以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严,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陈红宇提醒消费者,不要去购买白牌手机,因为此类产品的售后等根本没有保障。“这些手机为什么拿不到牌照,就是因为在质量或者设计环节上存在着缺陷。”
黑手机期待根除
国产手机市场份额的持续下跌,除了与洋品牌的攻城略地有关外,还与黑手机的疯狂肆虐不无关系。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黑手机已抢占了内地手机市场30%-40%的份额。这使本已危急的国产手机雪上加霜。记者近日在采访时也发现,从去年开始就被禁止销售的黑手机,再次现身京城某些小型手机卖场。
业内人士指出,从根本上说,只有解决黑手机问题,才能真正改变目前的状况。这一方面需要消费者意识到黑手机对他们利益的损害;另一方面,正规厂商能够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也将有助于压缩黑手机的市场。
显然,打击黑手机关键还是要加强企业的品牌建设,完善服务体系,使用户真正感觉到品牌手机的优势。没有了市场,黑手机自然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牌照发放与厂商退市
据国家发改委近日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3月30日至2006年6月16日,国家发改委共核准许可34家企业生产手机。如果加上以前的38家,现在共有72家厂商获得了手机牌照,但没牌照厂商仍有几百家。
金立董事长刘立荣表示,金立以前是没有牌照的贴牌手机企业,但当时的贴牌企业像易美等很多都倒闭了,而2002年成立、2003年就做了80万台的销售额,2004年110万台,2005年150万台、16亿销售额,“以前很多做贴牌的企业,最后存活的就剩我们等少数企业,主要是态度问题,很多做贴牌的就是想赚点钱而已”。
他举例说,科健、熊猫的失败最大的原因正是态度问题,他们的心思不是在做产业,而是资本市场、房地产等。还有些企业的态度是拿牌照、卖牌照。现在一台手机的入网标志可卖20元左右,有80%以上国产手机厂家都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贴牌手机行列。
手机厂商退市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了,除了科健、南方高科、熊猫易美、迪比特等国内企业,东芝、三菱、松下等日系厂商也在残酷竞争中相继退出。因此一些人认为,中国手机牌照制度应该放宽,手机牌照制度应该变成备案制度。由于市场作用的滞后性,只有同时强制实行手机企业退出制,将那些经常贴牌的手机企业清出市场才可以使牌照核准制实行更有现实意义,而这对提高国产手机企业的整体市场形象以及市场份额都有推动作用。
开辟第二条战线
有业内人士指出,既然国内手机厂商在手机核心技术上难以与国外企业抗衡,还不如在其他方面弥补,开辟第二条战线。例如在应用层面上,国内手机厂商可以多下功夫,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在手机业务移植方面做出自己的特色。这样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找到业务方向。
另一方面,随着3G时代的临近,运营商业务将进入到整合时代,国内手机生产厂商也应该由单一的手机生产厂商向综合性电信业务终端设备制造商转变,与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信产部相关人士也曾透露,与运营商合作才是国产手机生产厂商在整合时代的最好出路。
此前陈红宇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没有独立的研发能力是大部分国产手机深陷亏损的重要原因。当被问及国产手机如何真正实现“翻身”时,他表示,手机行业更新换代较快,国产手机掌握2.5G、3G等的核心技术是再度崛起的关键,但这些技术目前被国外品牌牢牢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