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年度重点工作,“阳光绿色网络工程”主张移动通信运营商对手机不良信息和移动信息服务进行治理,以净化手机网络的环境。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这一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倡导绿色手机文化”是“阳光绿色网络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移动在对不良信息进行规范治理的同时,也积极通过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倡导绿色手机文化。
传播社会权威资讯
“绿色”代表要面向未来构建充满生机、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一个健康的网络少不了健康的内容,中国移动在手机这个特殊的媒体上植入了许多健康积极的内容并创新了许多艺术形式,这些内容和形式无疑成为绿色手机文化的最佳载体。由于手机具有公共传播的特性,许多主流媒体纷纷在中国移动的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平台上推出WAP版和彩信版。
中国移动一直积极与国家主流媒体实行合作,联合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等20多家主流媒体共同打造了以手机为媒介的权威资讯传播平台——“手机报”,这一平台内容健康、舆论导向正确、贴近用户生活,代表了国家的主流舆论,向公众传递了许多积极健康的资讯。除了传递健康资讯,中国移动也积极地将贴近人们信息生活的新兴艺术形式引入到手机中,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的“全球通短信文学大赛”,成功地为短信文学这一形式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创作者,并为大众提供了健康的手机文学食粮。
在为民间独立音乐创作人提供展现平台的同时,中国移动的彩铃业务也为手机用户提供了许多优秀的来自民间的音乐形式,这些新兴的音乐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成功地倡导了正版消费的观念。
加大农村市场深耕力度
除了健康,和谐也是绿色手机文化的精髓,中国移动通过自身的技术和业务优势积极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使命之中,在“公共服务”、“公益服务”、“信息服务助力三农”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优质的公共服务是一个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要件,中国移动积极参与到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中,将移动信息技术与社会公用服务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从2003年左右开始大力推进移动信息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案例,例如甘肃的“移动短信灾害天气预警系统”、安徽的“防洪减灾预警预报系统”等。2006年1月,由民政部、信息产业部、国家气象局组成的调查小组在甘肃、安徽、湖南3省进行了初步调研,考察了当地手机短信预警机制的发展情况,并希望能在全国进行广泛推广。这彰显了移动信息化技术在灾难预警和快速反应领域的创新性社会效益。
此外,中国移动积极投身于以信息服务助力“三农”的公共事业,提出“三网惠三农、助建新农村”的口号,向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科技、经济、教育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中国移动表示,他们正在建设一个可覆盖全国范围的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移动平台,实现农民与专家的互动,将对农民增产增收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打造公益事业平台
除了公共服务,中国移动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2005年12月中国移动携手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绿箱子环保计划——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联合行动”长期公益环保活动。此外,中国移动在公益方面利用自身优势,先后开通了8858(中国儿童基金会公益短信捐款)、8899(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手机短信捐款)、5838(全国妇联捐助贫困母亲手机短信捐款)、8959(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扶贫治盲手机短信捐款)等特服号码,为公益事业助力。这些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都充分利用中国移动的技术和业务平台,在进行移动通信业务创新的同时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奉献出了力量。
通过努力,“健康”、“和谐”这两个绿色文化的核心理念被中国移动植入其服务、业务和企业行为之中,向超过2亿的手机用户和整个社会传递了绿意。健康的服务给我们的时代带来了绿色的文化内容,倡导了信息时代的绿色手机文化,在公共服务、公益事业上付出的努力则将手机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