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产业是否具备了顶浪搏击的潜力,互联网的商业化是否真的只欠东风了,行业专家、创业精英、草根网友们又将如何描绘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呢?
关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国内的观点大致分两派:创业派认为现在的互联网环境是最活跃最有利的,1.23亿网民随便放在哪个地方都能产生无限商机;守业派则对目前“风投”云涌、百废立新的互联网浪潮百般谨慎,甚至惊呼:“不摸着石头过河”,是要被冲走的。
从网民的数量和网站域名的统计来看,中国互联网已经具备了顶浪搏击的潜力;从国际风投的注资和草根创业的激情来说,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化似乎也已经只欠东风了。那么拂去“口水”和广告的喧嚣,互联网产业是否已经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9月21日至23日的互联网大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洞察网络风云的窗口,一支倾听互联网从业者心声的传声筒。
谁能代言中国互联网?
同去年互联网大会一样,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门口的北四环路依旧拥堵不堪。政府官员、行业专家、创业精英、草根网友等等与互联网相关的人都不希望错过这个一年一度的互联网大会,一次展示自己和了解别人的盛会。
“互联网是平等的,创业的机会也是平等的。我希望通过参加这次大会让我们的网站众人皆知,两年内打造一个门户网站。”在会场外,一位嘉宾满腹自信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网站和参会的动机。在他眼里,掌握了今天的互联网机遇,就可能引导明天的互联网走向。
其实,对于门户网站怀有憧憬的人并不在少数。从1999年到2005年,当人们谈到互联网时,被提及最多的就是“门户”。毋庸置疑,中国近亿网民相信“门户”就是互联网的代名词,因为不管是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还是之后,三大门户网站都是中国互联网的招牌。但是,今天是否需要再塑门户网站呢?
“‘门户’只是当年中国互联网概念股进入纳斯达克的一块垫脚石,而现在却成了所有互联网创业者的奋斗目标。”一位曾经模仿雅虎模式去海外融资的互联网前辈回顾说,现在很多网民都不知道“门户”的真正含义,其实它只是我们上网的入口,英文名叫portal.
在2006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三天中,记者看到了很多门户网站的旗帜。有搜索门户,有视频门户,有社区门户,有交友门户,这些垂直类网站统统贴上了“门户”的标签来吸引风投和网民的眼球。而值得一提的是,新浪、搜狐、网易三大传统门户网站的明星CEO却从未露面,这也许是互联网先驱对后来人模仿的最大嘲笑。新浪在新闻门户的道路上独自修炼;搜狐则正往娱乐门户的方向快马扬鞭;网易也早离开了“三大门户”的阵营,和盛大一起在网络游戏的沃土上斩荆劈棘。
其实,门户网站并不是互联网的唯一,后起之秀也没必要重走当年“三大门户”走过的旧路。“在硅谷兴起的某种网络模式,一个礼拜之后就能在国内见到复制的版本,之后的几个月时间你会惊讶地发现身边又多出来一百多家类似的网站,过度竞争将会让更多的网站过早死亡。”某短视频分享网站的CEO向记者坦言,搜索是近两年最受看好的,但在百度之后不可能有第二家模仿Google而成功。
“三大门户”之后的两个案例应该是最好的佐证:TOM在线专注于无线增值业务领域,从无到有打出一片天下;腾讯依靠一款即时通信工具QQ,经过7年积累覆盖了中国近亿网民。也许至今很多人都不知道TOM在线的营收早已经超过搜狐,更不知道的是,其实目前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应该是腾讯。
我们应该清楚一点,谁都不可能独自撑起互联网的整片天空,“门户”今后不可能再给中国互联网代言。
互联网已呈现多元化
既然“三大门户”的格局已经变得渐渐模糊,互联网也变得更加细分和专业化。那么,哪些前人成果值得学习、哪些模式更适合网站发展呢?互联网的前辈在互联网大会的高层论坛上也
指点了一二
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将不断渗透,而在线生活将包括资讯获取、沟通、娱乐和网上交易四个层次,腾讯的目标是构建中国最大的在线生活门户。“互联网的各种应用都可以归类于这四个最基本的需求,如果满足了用户的这些在线需求,就会产生相应的商业价值。”
TOM在线总裁王雷雷首先肯定了腾讯的发展模式,但也指出每一项新业务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入市场才能成功。“TOM在线的成功点则在于在产品和渠道发展的基础上坚持不断创新。首先,建立以产品为中心的业务运营理念,同时通过SMS、MMS、WAP、IVR等多样化的无线通路;然后,以功能型服务带动内容型服务;最后,是整合渠道。渠道为王放在什么时候都是有效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腾讯和TOM在线都靠增值服务赚钱,只是给细分用户提供了更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与之类似,新浪给人们提供了新闻资讯,网易迎合了青年人对虚拟游戏的热爱,加上搜狗的女声、百度的搜索、淘宝的购物、猫扑的社区……互联网的多元化特点已经略显雏形。
“互联网产业的推进依赖于各种互联网应用的发展。2006年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基于个性化、互动性很强的业务,这种业务会丰富网上的原创内容,为培养网民分享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提供很好的平台;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向传统产业渗透加快。”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黄澄清对记者表示,各种垂直类网站的建立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比门户更加紧密,譬如搜房网等网站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商业价值,“互联网绝不仅仅是个休闲娱乐的平台而已。”
其实,互联网应用的多元化,也正是一批批创业者的“创新”“创意”落到了实处。2001年第一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召开时就把“创新”作为主题,5年后又把“创新”作为2006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主题,在记者看来这种“回归”强调的更多是“应用的创新”和更“有效的创新”。
Web2.0在中国潮起潮落除了创新,2005年至2006年不得不提的词汇绝对是Web2.0.多少风投为之心动,多少草根为之冲动,多少网民为之行动,这其实尚未真正概括出Web2.0给中国互联网带来的影响。这种打着“体验”和“原创”口号的创业型网站最初可能只希望“各领风骚十个月”,但国际风投敏锐地觉察到它“冒泡”的一刹那,砸点美金就可以产生更多的互联网泡沫,于是Web2.0登上了中国互联网的舞台。
针对Web2.0,百度CEO李彦宏在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了最精彩的观点。他警告说:“Web2.0的最大挑战在于没有商业模式!这个挑战是中国互联网面临的挑战,而不是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问题。因为中国的Web2.0有太多太多的风险投资进来,而风险投资是需要回报的,所以很多人来做同一件事情我认为是非常非常可怕的。”
Web2.0显然不是风投的惟一挚爱。一年找不到商业模式可以,两年找不到商业模式也可以,三年五年找不到商业模式就会出问题。国内著名的Blog网站博客网应该是鲜活的失败案例,而新浪的名人博客、搜狐的IT博客却已经步入了互联网的正轨。陈彤和张朝阳都相信一点:合适的机会嫁接一下Web2.0的优点,利用“门户”的优势可以打败任何妄图通过Web2.0概念取代新浪搜狐门户地位的毛头小辈。事实也证明如此。
“目前风险投资给中国Web2.0概念投资总额超过了3亿美元,而所有Web2.0网站的收入只有5000万元人民币。24亿人民币的投入,相对5000万元的产出,投入产出比是多少,大家一看就知道了。”TOM总裁王雷雷从商人角度剖析认为,Web2.0也许更适合于人们茶余饭后。
在人们看到Web2.0的瘸脚和软肋之时,似乎更多人相信“有创意,就有可能!”因为历史就曾经证明,Google是这样,YouTube也是这样,商业模式可能到该出来的时候就孕育而生了。而另一种观点更加令人信服——有技术和产品的互联网公司是经得起互联网浪潮洗礼的,今天的新浪搜狐难道不是经历昨天的互联网寒冬才笑傲群雄而不惧的吗?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许多参加互联网大会的资本老手忍不住还是要给Web2.0创业的“80后”杀杀锐气,“该吃的苦还是要吃,该摔的跤不会比别人少!在目前缺乏基础服务支持和大量用户积累的情况下,直接去提供商业化的服务,这是一种缺乏理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