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大话IT >> 正文
是风投还是“疯投”

2006-12-30 8:44:31

  或许风险投资们日历表上的高尔夫活动照旧安排得满满当当,但好的投资项目却少之又少。

  “如果你在酒吧里第一次遇到一个女孩,就告诉她你是一个风险投资的合伙人,她会主动跟你约会并且替你买单,而事实上你却对风险投资一无所知。”这是风险投资圈子里一个流传颇广的段子。

  尽管这个段子并不十分好笑,但是它足够说明一个问题:风险投资是一个很受人欢迎的行当。但是回顾整个2006年,中国的风险投资们似乎并不太满意它们一年中所做过的一切。

  或许风险投资们日历表上的高尔夫活动照旧安排得满满当当,但好的投资项目却少之又少;它们或许自称是风险投资的队伍不断壮大,手上的钱越来越多,但大多数风投人士都有感觉:几年前一本万利的买卖似乎越来越难找了。

  风投和“疯投”

  从2006年1月8日分众传媒以3.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聚众传媒、凯雷陆续退出,到不久前上海凯赛控股有限公司获得高盛等几家风险投资5200万美元的注资,2006年成为中国风险投资最为疯狂的一年。

  不管是风险投资的进入还是退出,风险投资们在2006年的表演都已经拉上了帷幕。但是这场演员越来越多、实力越来越雄厚的表演却很难让人忘怀。

  “钱在江湖飘”,这是易凯投资总裁王冉对中国风险投资热的一种戏谑称谓。“对需要融资和出售的中国企业来说,现在是流金岁月。用钱捆成的砖头满天飞,好像谁不小心都能被砸着。”

  王冉所言似乎并不夸张。2006年年底,道琼斯VentureOne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发布的全球风险投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美国、欧洲、中国和以色列的风险投资金额已达253.9亿美元,预计全年的全球风险投资金额将突破320亿美元。

  中国业内人士的评述也在客观上印证了上述数字的准确性。清科控股有限公司CEO(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倪正东不久前透露,2006年1至9月份,国内风险投资总额已达12亿美元;而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06年全年,中国创纪录地吸引了17亿美元的风险投资。

  2005年,中国风险投资累计投资总额已高达14亿多美元。然而,当众多老基金还未觅得落地之时,更多的新基金又涌进了这片圣地。对它们来说,17亿美元或许也不是一个知足的数字。

  中国变局

  在过去的几年中,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IT行业,一直都是风险投资出手的必备要素。然而随着风险投资之间的分化和重组,这种貌似亘古不变的主旋律也被新的力量所篡改。

  在投资行业的分布上,IT行业一直是中国风投行业的主旋律。但是2006年,一向占据风险投资大头的IT领域却创了史上新低——54%。

  “IT领域风投的降温,是一个从疯狂到理性的过程。”倪正东说。“WEB 2.0被炒得太滥了,2007年下半年或2008年,国内互联网预计将面临新一轮洗牌。”也有分析人士认为,IT行业投资价值降低、风险加大,主要是因为IT行业投资泡沫的出现。

  与此同时,一直不受西方青睐的传统行业,也开始火热起来。这是由于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有许多传统产业刚放开不久,真正的竞争局面还未形成,其间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会。比如ActisChina等对蒙牛和李宁的投资、华平基金对国美电器的投资,以及凯雷对安信地板的投资。

  2006年风险投资的多元化也表现在传统地域性的打破。在投资地域的分布上,北京、上海和深圳一直名列前茅,然而随着“惹眼”项目的紧俏,风险投资已经开始将目光移向二线甚至三线城市。

  竞争加剧

  近两年来,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资金规模每年都在以3到4倍的速度增长。外资汹涌而入,项目价格水涨船高。很普通的一个互联网项目,价格往往是2005年的2倍以上。

  竞争中,实力相对较弱的本土风险投资也在感受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与外资相比,虽然本土风险投资在资金和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在中后期投资项目中逐渐被边缘化,但在管理早期企业上,本土风投的地缘、人脉和沟通等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

  与此同时,比风险投资更早关注企业成长的本土天使投资也开始成长起来。自从36岁的3721创始人周鸿祎成为一名天使投资人以来,一个拥有相似背景的群体开始成型,这包括携程网的创始人沈南鹏、e龙的创始人唐越、金融界的原CEO宁君等人。

  他们在经历了创业、融资、套现退出的循环后,纷纷转向了VC行业。他们熟悉风险投资、热衷创业和冒险,有发现各种创业和投资机会的敏锐嗅觉。他们或许是中国本土风险投资正在成长中的未来。

  京化时报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