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的“粉丝”简称“G粉”,听上去很像某种禁药,据说标准“G粉”的特征是看到带两个o的单词都会哆嗦一下,作用也近似兴奋剂了。不过到了中国,“G粉”的形象有点变异,对Google的崇拜并不妨碍他们用百度搜索中文内容,而Google的中国名字谷歌则遭到绝大多数“G粉”的嗤之以鼻。
“G粉”们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资格和理由对Google评头论足,想当初他们开始关注Google时李开复还在微软为盖茨效力。从2000年Google提供简体中文搜索开始,国内就有IT小圈子开始传播Google的好处,两年后大部分IT从业者和媒体人开始习惯使用Google,其中就包括现在广为人知的国内头号“G粉”Keso.
Keso说他崇拜Google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没有如此“不作恶”的企业,“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做法让我非常失望”,和一批人靠着流氓软件和流氓做法发家相比,Google的干净很容易赢得“G粉”的青睐。即使是在美国被投资者视为中国版Google的百度,最近也因为裁员事件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而在“G粉”看来,百度无论在竞价排名模式还是用户体验上都无法和Google相提并论,“G粉”有时用百度那是“非技术因素”在起作用。百度CTO刘建国始终认为百度在中文搜索上能压过Google,但他也承认用户搜索还存在习惯问题,“很多Google‘粉丝’在作怪”。
另一方面让无数中国“G粉”心向往之的是Google快被解读滥了的企业文化,在国内IT企业的“自愿加班”盛行以至于过劳死频发之际,Google允许员工带狗上班的自由宽松击中了中国IT人的软肋。凡是参观过Google总部的人,无不津津乐道于那里的创意布置,免费三餐,员工的溜冰鞋和帐篷,不定期发放Google T恤等等充满人性化的体贴设计,再想想国内企业狭窄的格子间和为加班添置的大批睡袋,想不成“G粉”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