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年来,以色列和黎巴嫩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两国政府都禁止本国公民跟对方直接联系,战场和武器是他们交流的唯一场所和工具。但是现在,互联网给两国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直接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敌国”人民网上交流
在离以黎边境100多公里的以色列最大城市特拉维夫,年轻的以色列女记者莉萨·古德曼用手提电脑浏览着她的黎巴嫩网友的博客文章。
黎以冲突爆发以来,莉萨在她自己的博客上刊登了她的亲身经历和一些冲突中的感人故事。她还和一些黎巴嫩网友通过博客和聊天室,相互交流图片以及冲突双方的近况。
而在边境的另一侧,27岁的黎巴嫩青年克里斯也正在遭受以军轰炸首都贝鲁特,一边浏览着莉萨博客上的内容,时而发表评论,一边还把莉萨的文章链接到自己的网站上来,让更多的黎巴嫩人能看到。
这样的交流每天都在很多黎巴嫩和以色列人的博客上进行着。莉萨和克里斯都说这是历史上两个敌对国家的人们在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开展直接实时的对话。
通过浏览克里斯的网站,莉萨知道普通黎巴嫩人遭到轰炸后的悲惨和愤怒,这都是以色列媒体看不到的;而克里斯则从莉萨的网站上得知不是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支持轰炸黎巴嫩,还有很多人希望对话,希望和平。
当然,他们的网站上也难免有很多相互指责的内容,有时甚至是辱骂,但是表达愤怒也是沟通的方式,让对方知道自己为什么愤怒。
相信对话的力量
但是不管是激烈还是温和的言辞,最重要的是这种直接的交流打破了几十年两国形成的壁垒,让人们知道,对方不仅仅是“敌人”,他们更是普通的人,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跟自己一样有着共同的喜怒爱恨,从而让交流来取代武器成为表达仇恨的方式。
为了更好地和黎巴嫩人交流,一些以色列人把他们的希伯莱语网站改成了英文,并且呼吁不管冲突变得如何糟糕,不管大家如何仇恨对方,请让这种对话继续下去。在黎巴嫩,英文的博客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