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比赛说明
(比赛科目:机械装备设计制造综合技能大赛)
一、大赛宗旨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发布,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被作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经济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国家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大力推动,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届机械装备制造综合技能大赛,通过选取《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规划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作为主题,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设计制造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吸引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强能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为宗旨,参赛作品要求创新设计与制造工艺并举,要有机构运动,既重视设计创意,又重视制造方法,提倡应用正版软件进行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所有参赛作品应制作成虚拟样机,撰写设计说明书。
二、比赛形式
l
本项比赛为团体赛,参赛者以团队形式参加本次大赛,每个团队不超过3名学生队员和不超过2位指导教师,建议其中一名指导教师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简称企业导师,有加分)。
l
本项比赛重点考察学生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能力,考察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工程实践素养。
l
每个参赛团队,限定一个作品参赛,一个学生只能参加一个队伍。
l
每位教师指导的团队数不能超过3个。
l
本项参赛队在指定时间按要求完成产品设计,并将产品和相关文档、资料寄送给大赛组委会,由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通过评审确定进入北京参加决赛。
三、参赛人员
l 参赛人员
u
大赛面向全国全日制在校学生(包括大中专、本科、研究生)
l 参赛队员基本知识要求
u
具有优秀的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口头表述和书面表达能力。
u
熟练使用二维和三维机械设计软件,熟练掌握典型零件及金属结构件的设计方法和工作流程。
u
熟练掌握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材料力学及工程材料等机械设计知识。
u
根据选题精通以下之一专业知识
² 液压传动、气压传动
² 机械优化设计
² 模具设计
四、比赛说明及评审方式
1、产品开发环境要求
二维部分采用CAXA或AutoCAD等任一软件完成工程图,三维部分采用NX、Pro/E、CATIA、SolidEdge、CAXA等任一软件完成作品的主要设计部分。
2、大赛主题
主题为“中国智造梦”,内容为“智能工程机械、高效农业机械、自动化纺织机械、智能印刷机械、环保机械、煤炭机械、冶金机械等七类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与虚拟样机设计”。
3、初审评选标准
n
交付齐套性:不按照下面要求完整提交的,将取消评选资格
u
完整的设计说明书(6000-12000字,纸质和电子档)
u
产品工程图 (包括纸质和电子文档)
u
作品的虚拟样机(包括作品的完整装配模型、运动仿真)
u
一个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说明电子档及数控程序
u
介绍作品功能的视频录像(3分钟之内)
u
聘请了企业导师的团队须提交企业导师个人资料、参与指导的内容说明及推荐函
u
设计说明(30%):
u
文题相符
u
写作水平: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u
写作规范:符合学术设计说明的基本要求。用语、格式、图表、数据、量和单位、各种资料引用规范化、符合标准
u
设计说明篇幅:6000-12000字。
u
设计说明书文档模板见附件。
u
作品(70%,由评委进行测试,主观评估):
u
原创性
u
装配模型
u
产品工程图(电子、纸质各一份)
u
产品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数控程序
u
运动仿真、结构分析
n
其他
u
严格禁止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否则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
u
设计说明书,网上检索查询,文字复制比检测超过30%消参赛资格。
4、决赛评审方式
本项比赛决赛成绩由现场实操(30%,包括工程图绘制能力测试、三维建模能力测试)、现场作品演示答辩(60%)、网络评比(10%)三部分构成,企业参与的项目有不超过5分的加分。
一、现场实操:(总分的30%)
由大赛组委会指定院校承办。考生集中到指定考试场所上机操作(参赛学生需自带笔记本电脑,安装好比赛用软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竞赛内容。团队成绩按照三名队员的最高成绩计算。
考试时间:210分钟
1) 工程图绘制能力测试题型、题量、考试方式
题型:较复杂和创造性比较高,又能体现技术掌握熟练程度的操作题。
题量:共5道题,其中3道题考察运用知识的全面性和灵活性;1道考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另1道考察创造性发挥能力。
具体形式:
(1)根据已知条件创建图形样板。
(2)抄画复杂零件图并绘制指定视图、剖视图(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表达和作图能力),在模型空间绘制图形,在指定打印机的情况下,在布局空间标注。
(3)根据零件的轴测图,绘制符合最新国家制图技术标准的零件图样。
(4)根据装配图样、拆画主要零件图样(主要考察学生阅读装配图能力、创造发挥能力)。
2) 三维建模能力测试题型、题量、考试方式
题型:较复杂和创造性比较高,又能体现技术掌握熟练程度的操作题。
题量:共5道题,其中3道题考察运用知识的全面性和灵活性;1道考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另1道考察创造性发挥能力。
具体形式:
(1)根据装配图样、拆画主要零件图样(主要考察学生阅读装配图能力、创造发挥能力)。
(2)阅读复杂零件图并建立模型。
二、作品演示、现场答辩:(总分的60%)
本项比赛决赛部分由现场作品演示、现场答辩、现场实操三个环节组成。评分标准构成如下:
n
设计说明(演示答辩部分的20%):
u
文题相符
u
写作水平: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u
写作规范:符合学术设计说明的基本要求。用语、格式、图表、数据、量和单位、各种资料引用规范化、符合标准
u
设计说明篇幅:6000-12000字。
u
设计说明书文档模板见附件。
n
作品(演示答辩部分的60%,由评委进行测试,主观评估):
u
原创性
u
装配模型
u
产品工程图(电子、纸质各一份)
u
产品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数控程序
u
运动仿真、结构分析
n
决赛综合表现(演示答辩部分的20%,主观评估):
u
功能展示 5%
u
功能陈述 5%
u
答辩
10%
三.网络投票(总分10%):大赛组委会在10月20日-11月20日期间,将成功提交的作品上传到竞赛专区(www.caxc.org.cn),开放投票功能,并在投票结束后按投票的数量计算分数。
四.加分(5分):如果参赛作品来自企业真实项目,或有企业导师真正参与项目的指导,将有不超过5分的加分。加分的评审由专家组在答辩时确定。
五、奖项设置
本项赛事设全国团体特等奖1队,一等奖约10队,二等奖若干名(视实际参赛规模而定);
根据工程图绘制能力测试和三维建模能力测试的成绩评选工程图绘制单项奖和三维建模单项奖。
单项奖不重复获奖。
六、附注
l 赛程安排
u 参赛报名:2013年6月1日——9月30日
u 产品提交:2013年10月1日——10月10日
u 产品初审:2013年10月15日——11月10日
u 网上投票:2013年10月20日——11月20日
u 公布决赛名单:2013年11月15日前
u 现场决赛:2013年12月7-8日
u 颁奖典礼:2013年12月9日
l
参赛方式
参赛队学生自接到大赛通知后,即可按大赛主题和内容的要求进行准备,最终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工艺制作,并向各赛区组委会提交:
纸质文档:
(1)作品申报表(见附件一);
(2)完整的设计说明书;
(3)产品工程图;
电子文档:
(1)设计说明书电子版;
(2)产品工程图电子版;
(3)作品的虚拟样机;
(4)一个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说明文档电子版及数控程序;
(3)介绍作品功能的视频录像(3分钟之内)。
请将电子文档刻录在一张光盘上,与纸质文档一起邮件寄送到大赛组委会,包裹单请注明“机械装备设计制造综合技能大赛”字样。
l
作品报送
u 收件人:王秀秀、刘娇、王菲
u 地 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业务楼416室(100816)
u 电 话:010-66083128 13488812207
u 邮 箱:dasai10@moe.edu.cn;caxc@moe.edu.cn 。
机械装备制造综合技能大赛产品申报表
产品名称
|
|
申报单位名称
|
(此处加盖学校公章)
|
参赛队员
|
|
指导教师
|
|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
|
电话
|
|
手机
|
|
邮箱
|
|
产品简介
|
(含开发背景、结构说明、功能与使用说明等,字数不超过1000字)
|
设计说明
|
(含设计原理、设计方案等,字数不超过3000字)
|
产品特色
|
(含产品的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等,字数不超过500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