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比赛说明
(比赛科目: “STC”杯单片机系统设计大赛)
一, 指导原则
本项比赛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高校工程教育发展,促进各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系统性电子设计、制作、调试等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工程实践素养,从而方便用人单位发现和选聘优秀信息技术人才。
二, 参赛说明
l 本项比赛仅限全国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参赛(包括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
l 本项比赛以学校为单位报名,不接受个人报名,不接受跨学校联合组队报名;
l 本项比赛为团体赛,参赛者以团队形式参赛,参赛人数每个团队最多不超过3名队员和2位指导教师,所有人员一经报名,不得更改;
l 报名方式:
第一步:学校报名,各报名单位发送学校参赛回执传真或扫描件至全国组委会,获得大赛管理系统帐号;
第二步:学校负责老师登录大赛管理系统,录入参赛队伍报名信息,报名成功。(注意:报名信息一经录入,不得更改)
l 参赛队员基本能力要求
1) 主要元件、信号及基本电路的应知应会;
2) 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电路、主要应用;
3) C语言/汇编语言的基本知识及应用;
4) 微机原理或单片机接口及基本知识;
5) 掌握处理器相关的基本知识;
6) 主要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与正确使用;
7) 印制电路板设计及电路安装调试知识。
三, 比赛形式与流程
l 本项比赛采用初赛、决赛两个阶段。
l 初赛根据参赛队申报的作品申报表(带章扫描件)、演示解说视频、设计报告电子版进行,大赛专家组据此评出入围全国总决赛及全国三等奖作品名单。
本项比赛要求参赛作品的核心处理功能必须使用STC公司的IAP15F2K61S2单片机实现(IAP15F2K61S2单片机是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单片机,一个芯片就是一个仿真器,是一款不需外部晶振,不需外部复位的单片机,参考价<6元)。各队伍在开发中可结合各行业应用,开放选题,自行扩展设计并制作完成一个作品参赛。
进入决赛的队伍也将在以IAP15F2K61S2单片机为核心的开发套件(包括开发板及外设)上进行实操考试,开发板相关参数详见竞赛专区。
五, 评审说明
l 初赛说明
初赛根据各参赛队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申报材料包括视频及作品申报表。
1) 参赛材料须以电子邮件形式发至大赛指定邮箱,邮件标题命名规则为“参赛学校名称+作品名称”
2) 作品视频要求:视频长度不超过5分钟,要求图像清晰,解说精炼、清楚。视频内容包括:
u 作品完整演示过程;
u 作品功能、使用方法说明;
u 作品技术特点解说,包括组成结构、设计原理等;
u 作品特色说明,特别注意其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特点介绍。
3) 作品申请表要求为盖章扫描件,并需严格按照表中规定格式及字数申报,不符要求者将一律不予进入初审。
4) 评审组根据各参赛队提交的视频及作品申报表评出全国三等奖作品及入围总决赛的作品名单。具体评分标准详见附件二。
l 决赛说明
1) 决赛部分由现场作品演示、现场答辩、现场实操考试三个环节组成。通过三个环节,综合评出全国特等奖和一、二等奖。
2) 演示与答辩两个环节一起进行,时长为每队10分钟,其中演示说明部分5分钟,专家答辩5分钟。本部分内容基于选手所提交的作品进行,现场演示部分由选手负责,同期介绍项目特色,对其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组成结构、设计原理、功能、使用说明等进行描述,期间回答专家针对性提问。
3) 实操考试为封闭式命题考试,基于以STC公司的IAP15F2K61S2型号单片机为核心的开发板配以外设套件进行,要求使用套件完成下述工作的一个部分或几个部分,包括:
u 某一单元电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
u 整机(系统)指标的调试、使其达到设定值(如温度、压力等);
u 修改软件程序中的某些内容,使系统某些技术指标改变;
u 对某些设定故障的分析、处理与排除;
u 根据电路板画出电路图或电路组成框图;
u 上位机(PC机)对系统的控制及数据通信。
实操考试要求各参赛队伍选派代表参加,实操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具体评审标准及相关分值比例详见附件三)。
六, 奖项设置
l 参赛选手奖项设置:
本项比赛根据作品完成情况及选手实操成绩综合评出全国特等奖一名,一、二、三等奖若干名,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基本按照实际提交作品总数的3-5%:10-15%:25-30%比例设置;
l 其他奖项设置:
根据各校报名和获奖情况,本次大赛还面向各组织单位颁发组织奖和伯乐奖,面向指导老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