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正文
武汉113家国企改制造成银行近20亿损失(一)

2006-11-30 14:53:00

  企业改制脱离银行监督

  据王绍海科长介绍,2003年武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政策的意见》。“该文件没有提及国企改制如何维护金融债权问题,有关部门和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钻了空子,有意撇开了金融机构。”

  武汉市13家金融机构联合调查认定,武汉近年改制的113家国有企业金融债务总额为89.4亿元,形成拖欠32亿元,其中已造成损失19.69亿元。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向《长江商报》提供的资料显示:国有企业改制产生的巨额金融债权亏空,已影响了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并恶化了武汉市金融生态环境。

  本月初,武汉市开始执行新规定:企业改制,必须提交企业债权银行出具的金融债权保全证明和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出具的确认文件,“银行不签字,工商不注册”。

  出台该规定,彻底堵死了改制企业利用注册逃废银行债务之路,也在全省开风气之先。

  此前,有关部门在制订企业改制流程中,没有设债权银行参与、同意、签署意见的关口,个别部门以提供改制信息会影响''''企业稳定''''为由,拒绝向银行监管机构和债权银行提供改制企业名单;有的企业甚至打着维护社会安定的旗号逃避银行债务,拒绝银行调查、参与改制工作,造成改制企业脱离银行监督。

  银行面临企业逃废债,处境非常尴尬。究其根源,还是因为财政‘分灶吃饭’,企业是地方的,银行是中央的,改制企业逃废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损失在银行方面。

  近几年,武汉地区信贷资金相对宽裕,但仍有不少企业反映贷款难,这就是一个明显的市场反应。从数据上看,武汉存、贷款虽双双增长,但差距越来越大,且呈现出信贷资金流向异地逐年加大的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管部、信用环境办负责人王绍海

  自从企业改制工作开始以来,王红萍就一直很忙。作为武汉中储起重设备制造总厂财务科负责人,她最近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办理各种改制手续。“要跑的部门很多,既要到国资部门审批改制方案,还要到工商、税务部门办理一些企业变更登记手续。”

  10月底,王和同事一起来到武汉市工商局办理企业变更登记手续。工商局工作人员告知,武汉市刚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切实改善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规定:“企业改制时,必须提交企业债权银行出具的金融债权保全证明文件和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出具的确认文件,凡未提交上述文件的,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有关登记注册手续、颁发新的营业执照。”

  王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公司是该文件颁布以来,第一个受到约束的改制企业。

  随后,王红萍开始找相关开户行办理债权确认手续,由于公司没有银行债务,手续办理很顺利。

  11月14日,王红萍带着三家相关银行的债权确认证明,来到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工作人员查看了债权证明后,通过查询人民银行总行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确认武汉中储起重设备制造总厂不存在拖欠银行贷款的记录,遂为其办理了“改制企业落实金融债权证明书”。这也是武汉市首家获得“金融债权”证明改制的企业。

  王红萍在办理手续中遭遇的这种变化,正是武汉市政府针对113家国企在改制中逃废近20亿元金融债务,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这项举措对那些想通过改制来逃废银行金融债务的国有企业,将是一个''''釜底抽薪''''的举措,对保全银行债务具有重大意义。”

  贷款企业悄然成“空壳”

  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前往贷款企业,武汉四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调查,发现该企业仅有门卫在守门。门卫称,企业已改制,土地、房产都卖了。工作人员又来到担保企业武汉鼓风机厂,发现该厂也已改制,人去楼空。“很多时候,面对不良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武汉市商业银行资产保全部的杨穗显得很无奈。

  杨穗所在的武汉市商业银行资产保全部,专门负责维护、清理不良债务,“目前管理的债权超过50亿元。”

  11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一家破产企业大院内的资产保全部。“这处房产也是清偿债务收回来的,如果当初不是经过多方争取,银行当时差点一无所获。”杨穗告诉记者,对于不良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银行方面主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前不久,我们还就一起企业恶意逃债行为,向武汉市监察局投诉。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决不放弃,尽量挽回国家损失。”

  杨穗介绍,1998年12月,武汉市四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向商业银行原车站路支行借款95万元,期限为六个月,用于流动资金周转,由武汉鼓风机厂作担保。“当时,银行考虑该企业注册资金超过5000万元,而且提供担保的企业也很有实力,所以予以放贷。”

  贷款到期后,贷款企业却没有及时还款。2000年,武汉市商业银行向江岸区法院提起诉讼。经审理,法院判决四方泵业偿还借款本金以及利息,担保企业武汉鼓风机厂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是,判决并没有落到实处。

  此后,四方泵业经营出现困难,进入改制程序。“该企业改制,并没有及时通知我们,改制方案也没有取得我行同意,我们曾经派人催讨,但对方均以企业困难较大,无力偿还为由推托。”杨穗说,他们从工商部门调查得知,今年3月28日,原四方泵业负责人及部分管理人员出资组建了一家新企业,原四方泵业资产大部分转入新公司。

  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前往武汉四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调查,发现该企业仅有门卫在守门。门卫称,企业已改制,土地、房产都卖了。工作人员又来到担保企业武汉鼓风机厂,发现该厂也已改制,人去楼空。

  “这是一起典型的有意对银行封锁企业改制消息、转移有效资产,逃废银行债务的案子。”杨穗说,“公司已成为空壳,但却没有注销,明显是为了规避债务。我们已向有关部门举报,希望引起重视,依靠政府解决问题。”

[1][2][3]
  长江商报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