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纪要》加上之前“一揽子”计划所签署的协议,广西的铁路在未来5年里,就是建设二条煤运通道复线即南昆线和黔桂线;三条快速客运通道即贵阳至广州、南宁至广州、衡阳到南宁(湘桂线);四条出海通道即西南、西北、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出海通道。加上经凭祥出境(湘桂线)直通越南的一条国际通道,简称为“一二三四”。如此的路网框架,将使广西更具吸引力和辐射力,给北部湾沿海的城市群、产业链提供强劲的交通支撑。
这个框架完全可以满足今后很长时间里广西经济对铁路的需求。两条煤运通道之一的南昆线,由于设计时估计不足,从它建成不久,运输就处于饱和状态,大西南大量物资无法快速运送。到目前为止,南昆线经过了三次扩能改造,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货物运输。因此必须修建复线才是出路。南昆线修建复线,与之相匹配的是广西的沿海铁路南防线,也列入了扩建改造的范围,这样一来,大西南进出港口的物资将会一路通畅。
另外,三条快速客运通道的建设,是按照时速200公里以上的标准进行设计,届时,从南宁到北京只需9个小时,南宁到广州3小时可达。快速铁路的建设,为把广西的旅游优势转变成强劲的经济优势提供了保证。可以说,在一个省区里同时拥有3条快速铁路,在我国是少有的。这样的情形只能在发达省区才能实现。
铁路建设的另一方面,将会使许多目前仅仅是“路过”的城市成为“区域性铁路枢纽城市”。贵阳-广州、南宁-广州铁路建成后,洛湛铁路与贵阳-广州高速铁路在贺州交汇,南宁-广州铁路与洛湛铁路在梧州交汇。贺州、梧州这两个原来没有铁路的城市将成为枢纽站。桂东地区一下就出现了两个区域性的铁路枢纽城市。
所有这一切,广西在未来5年之内将会变成现实。换句话说,我们用5年的时间,就可以赶上发达地区的铁路水平!
相关人士看铁路贺州市副市长农晓文说,今后两条铁路在贺州交汇,使得贺州处在了东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梯度转移的轴线上。贺州的矿产、旅游、农业等资源优势将借助铁路交通得以实现。
三
1000亿元的投资,最直接的效果是其中的60%左右资金将在广西直接转化为消费基金。长远来看,铁路网络形成后将给北部湾地区带来经济上的“锅底效应”
战略家看问题首先是从宏观入手。
从这次《纪要》涉及的广西铁路布局来看,与铁路打交道几十年的邵局长,点拨了其中的“玄机”。
邵局长展开了桌上的地图。
邵力平:大的我们前面已说过,我们再看看细的。别看玉林至合浦这条铁路短,不起眼是吧,但它是广西领导们极力主张要纳入规划的,这里面蕴藏着大文章。为什么呢?再过一年,洛湛铁路就要通车了,湖南省对它是大为看好。另外湖北、河南这些中部地区省份也想借助它从湛江出海。广西再修通玉林至合浦这条铁路,无疑是把洛湛铁路引向了广西的北部湾沿海地区,广西沿海又多了一条通道,这才是战略家的眼光!
背景:最近刘奇葆书记提出广西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广西正在下功夫打造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港口对铁路的依赖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南昆线和南防线相连,黔桂、焦柳线则可以走南防线出海,也可以走玉林至合浦经北海出海。南昆、黔桂、焦柳和洛湛这几条铁路,是沟通我国西南、西北、中部和华北地区的通道。这几大通道都汇集北部湾地区后出海,北部湾地区就形成了一个“锅底效应”,这给该地区发展临海工业、出口加工业和物流业等行业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邵力平:发展临海工业,土地、能源、劳动力是它的三个必备要素,土地资源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道闸门;能源又是国家短缺物资;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使劳动力的工资待遇各地方的差距逐步缩小,所以最终的优势都是转化到了运输上,谁降低了运输成本,谁就有比较优势。柳钢为什么会选择防城港作为搬迁地,看中的就是运输上的优势。钢铁工业需要消耗众多的能源和原材料,在港口和铁路都畅通的情况下,通过廉价的运输,一进一出,就节约了成本,铁路运输就拥有了不能替代的优势。
8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工作汇报时指出过:过去广西工业不行,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不行;广西要做好沿海地区这篇文章,要从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开始。广西的领导层在比较优势中看到了铁路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已达成共识: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动作,双方决策,最终双赢。可以说,广西会因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黄金发展时期。
相关人士看铁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路港处处长杨忠宝说,现在北部湾的三大港口群要打造成亿吨组合港,铁路运输不畅通是不行的。现在这么多铁路在此聚集出海,这为广西加快发展特别是北部湾地区的建设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