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正文
校园复印社公开兜售大学生简历 业务增加一倍(二)

2006-12-1 11:38:24

  学生需求“催生”泄密

  而在中国矿业大学附近经营复印社生意的孙先生向记者透露,向学生提供保存服务是有市场的。“首先,我们开展这项服务是有原因。近期很多学生前来打印、复印时都先问有什么最新资料,由于当时我们都没有保存,靠口述又不准确,到后来干脆我们将这些资料保存到计算机中。此外,许多同学确实对同学的求职简历很感兴趣。”孙先生说,“看学生也挺不容易的,保存服务对于一些经常丢三落四的学生也很有帮助。”

  学生说法

  支持和反对声音都很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买资料的大多是学生,信息遭泄露的也都是学生。但有趣的是,对于复印社的“保存文档”服务,北京部分高校中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少。

  【支持】

  “找回”丢失的求职资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四学生张涛(化名)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11月初,在去参加深圳某著名企业招聘宣讲会路上,他不慎将档案袋遗失,袋内装有U盘及已经装订好的个人简历。由于自己没有电脑,平时都是借用同学的电脑,将所有个人求职资料、招聘信息等存入U盘中,在电脑中没有备份,丢失U盘意味着他两个月以来的准备全白费了。

  据张涛回忆,几天前他曾在校外一家复印社打印过该资料,随后他立即赶回该复印社,值得庆幸的是,当时打印出的所有资料在复印机中都有保存。“要不是这家复印社'意外'帮我保存了该资料,我几乎都要昏掉了。”张涛告诉记者。

  “看清”好朋友的真面目

  一位不愿透露自己学校的大四毕业生小王向记者透露,他曾通过复印社的“文档保存”服务看清一个好朋友的真面目。据他讲,自己有一个铁哥们是同班同学,之前他们在交流未来发展目标时,他明确告诉对方想申请美国某排名前50高校的全额奖学金,而好朋友表示自己打算通过公务员考试后从政。

  上月小王在学校附近一家复印社打印资料时,无意中发现几份英文简历,其中一份竟然写有自己这位好朋友的名字,最令小王不能接受的是,好朋友申请的学校和专家跟自己完全一样。顿时,小王感觉自己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反对】

  泄密会不会影响我的就业?

  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一位资料被泄者赵同学,记者的出现让他感到很意外。在知道自己个人简历被复印社泄露后,小赵很生气,害怕因此对自己就业带来影响。当记者问其怎样维护自己利益时,小赵苦笑道:“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每天要准备求职面试、寄发简历,还要准备毕业论文,已经累得发晕,没有精力再去处理其他事。今后再复印资料,我找一些可靠的复印社就是了。

  对手获得我的资料怎么办?

  清华大学研究生三年级毕业生陈扬(化名)明确表示:“未经本人同意,私自将学生的材料存入复印机,这显然是违法行为。”在一个靠实力吃饭的社会,各学校、各专业的学生之间无时无处不在竞争。个人资料和求职动向被“对手”获取,对自己肯定构成威胁。

  专家观点

  泄露他人隐私违法

  复印社私自泄露他人隐私,属违法行为。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张焕律师认为,不管这些个人信息是否适合公开,只要未经过本人同意,就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违反《民法》中规定的个人隐私权。张律师表示,由于《民法》中并未对侵犯隐私权行为有明确说明,因此受害方只能通过与泄密者通过协商方式解决赔偿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表示,复印社泄露学生信息行为,触犯法律毫无疑问。但这种新生事物所揭示出的社会问题值得深思。复印社依靠市场规则行事,问题出在学生身上,是社会竞争压力造成毕业生心理畸形,缺少安全感,因此才出现窥探他人等行为。周教授呼吁学校应对毕业生加强心理教育,确保他们以良好的心态进入社会。

[1][2][3]
  北京晨报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