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正文
全国武术冠军公园授徒难糊口 无奈改学擦皮鞋

2006-4-13

  4月2日下午,广州市越秀区东昌南路28号街边的擦鞋档。天空飘起小雨,似乎没有为湿热的天气带来凉意。

  “师傅,擦鞋。”

  “好嘞!”擦鞋档里坐着的中年男子没有抬头,拿起皮鞋,放上膝盖。去污,上鞋油,抹匀,上蜡,抛光。男子动作并不麻利,看得出来刚入行不久。

  来来往往的路人没有注意到男子藏青色T恤衫上“2004届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的字样。

  旁边的王师傅也不知道,她身边这位学徒曾获得2004届中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男子中年组42式太极剑的冠军。

  全国武术锦标赛冠军

  时间回溯到2004年5月17-20日,2004届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在福建厦门举行。广东省派出3支队伍参加,张建(化名)所在的广州代表队由12名队员组成。

  20日晚8时30分,男子中年组42式太极剑比赛开始,轮到15号张建入场。时任广州市武术馆太极教练的黄本乐回忆:“前面14个水平都很一般,张建只要正常发挥,肯定能进前三”,他鼓励有点紧张的张建轻装上阵,把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

  比赛完3分钟后,电子屏幕上显示张建的成绩。“9.02分”“,黄本乐说他高兴地跳起奔过去和也正奔过来的张建拥抱在一起。”太极拳比赛在8.8分以上就几乎是奇迹,分数一出我就知道我们得冠军了!“

  黄本乐说,锦标赛算武术界里级别很高的比赛,尽管张建不是广州第一个获太极拳锦标赛的冠军,但其水平确实已经相当高。

  靠在公园里授徒为生

  1967年12月,张建出生在有“武术之乡”之称的江苏徐州刘楼村。9岁习武, 15岁进入业余体校徐州市体育馆,1988年进入徐州另一业余体校卧牛体校任体育老师,同年结婚。1991年因计划生育超生下岗。4年前听拳友说太极教练在广州颇为吃香,来到广州在公园当太极教练。

  张建的父母一直以儿子为荣,“咱村里的人都知道张家出了一个'武林高手‘”,但母亲并不清楚现在儿子在广州学擦鞋的事。

  而在妻子谢平眼里,丈夫十足是个“太极迷”:1991年丈夫下岗后,在家里呆了 10年,10年间没有出去工作过,但是教会了村里想学武的孩子们。每天清早5点起床练拳,晚饭后在院子习武,不论严寒酷暑,张建练武的习惯从没落下过。她现在和上初中的儿子住在老家徐州,一般每月跟丈夫通一次电话。谈到丈夫当擦鞋学徒的生活,谢平沉默了一会,说哪样不是生活,“他在外面不容易”。

  2002年张建来广州后一直在中山三路的烈士陵园教人练太极拳,收费为每人1元/天,直到2003年12月,他被选拔进广州市体育馆武术队参加次年的全国武术锦标赛。

  夺冠归来后,张建说,他一直在等政府部门为其介绍工作,“不管多少,总该有一些奖金”。但至今无果。

  据广州市太极拳研究协会副会长侯维道介绍,锦标赛作为国内的专业比赛不同于亚运会、奥运会等国际赛事,因不涉及为民族、国家带来荣誉,政府尚未考虑为锦标赛上获得奖牌的运动员颁发奖金和安排工作。

  等到去年春节,张建灰心了,他回到烈士陵园重操旧业。几年来,张建教了300多名“徒弟”,很多徒弟学1个月后就不请老师改自己练了,平时一个月能约教30人,但雨季时一个月只能教7、8人,吃饭都成了问题。

  出师后想开擦鞋店

  张建说他曾去应聘做保安,均被以没有工作经历和年龄偏大为由拒绝,听住所楼下擦皮鞋的王师傅说,擦鞋一个月可以赚2000多元时,他动了心,决定学擦皮鞋。

  王师傅说之所以收张建为徒是因为“觉得他心地很好。”原来,自2003年3月以来,每日清早,她总见到张建扶着后街80多岁的郭婆婆从摊边走去烈士陵园练太极,9点左右再扶郭婆婆回来。时间一久,她觉得张建心眼很好,有时两人聊上几句,知道他日子过得不容易。王师傅说因怕别人抢生意,她从没带过学徒。但张建跟她开口时,没多想就答应了他。

  王师傅还记得张建第一天来学擦鞋的情形:戴着遮住脸的帽子,“扭捏得像个姑娘”,坐在凳子上既不抬头,也不说话。中午街坊李大妈来修鞋认出张建,张建的脸煞地就红了,低着头坐在那里,最后还是师傅给他解了围,说“他来跟我聊聊天”。第二天,张建没有来,第三天,张建来了,说:“我想通了,我就是来当学徒的。”

  在师傅的教导下,目前张建的擦鞋水平已经可以“出师”,因为其手指比较粗,修一些女式鞋等精细活还干不了。张建说,现在地铁在建1元钱擦鞋店,出师后他想去开个店。

  人物档案

  张建(化名),1967年生于江苏徐州刘楼村,曾经任徐州卧牛体校老师,1991 年下岗。2002年来广州在公园作太极教练。2003年12月被选拔进广州市体育馆武术队,2004年5月获2004届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中年组42式太极剑冠军。现住越秀区东昌南路。

  对话

  怕女儿同事知道自己是擦鞋的

  3月27日,张建第一次打电话到报社,记者前往采访,但他很快又后悔了。

  张建:(以下简称张):我现在不好接受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

  张:我女儿2005年来广州做临时工,现在跟我住在一起,我怕她的同事知道她爸爸是个擦鞋的,她不好做人。

  记:但是你之前是冠军啊。

  张:一个冠军来擦鞋,说明我没有能力啊。其实我是看了你们报纸上邹春兰(原全国女子举重冠军,后来做了搓澡工)的文章,一时冲动才打电话的,打了就后悔了。

  记: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邹春兰?

  张:不是,我跟她有差别的,我是非专业运动员。但我不想搞得她那样出名。

  记:怎么不好了呢?

  张:(沉默),我只是想让社会知道有我们这样一群人。我想我的经历可以启发很多真正喜欢太极的人,好好练是可以获大奖的。

  记:除了去学擦鞋,平时还做些什么吗?

  张:自己练太极啊,今年9月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在成都举行,我要好好练,应该快报名了。

  记:你要去参加今年的比赛?

  张:当然。

  记:可是上次得了冠军之后,你期待的东西都没得到。

  张:这你就不懂了。真正喜欢太极的人是不计较这些的。如果可以去参加比赛,获得名次,让社会认可我们,自己也认可自己,要我们不吃饭都可以。

  记:在广州还住得习惯吧?

  张:很好,广州人真的很好。你看,我屋里的沙发是一个邻居用了不要的,电冰箱是我在广州认识的一个老乡给的,电视机是我带的学生凑钱买的。女儿的工作也是学生帮忙介绍的。我一个外乡人,又听不懂广州话。很多邻居还经常来我家里玩,实在是很好很好。

  记:会一直在这里呆下去吗?

  张:会,我想条件再好一点就把老婆儿子都接过来。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