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正文
新疆:2.5亿元为“地下长城”坎儿井增寿百年(图)

2006-4-13

 

 始建于西汉的坎儿井被称为“活的文物”。

  “濒临消失的坎儿井,从现在开始,将逐渐复活。”谈到拯救濒临消失的坎儿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坎儿井研究会秘书长吾甫尔·努尔丁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这位全国知名的坎儿井研究专家告诉记者,期盼多年的坎儿井保护工程日前已全面启动,第一批数额达2000万元的维修资金已经下拨。

  根据自治区发改委批复的《新疆坎儿井保护利用规划报告》,9年内新疆将投资2.5亿元人民币对这一“地下万里长城”进行全面保护和修复。待工程全部竣工后,现有坎儿井100年内将不会再有大的问题。也就是说,坎儿井至少增寿100年。在坎儿井保护上如此“大动干戈”,新中国成立以来尚属首次。

  50年消失1300多条,年均减少20多条

  面临危险:20年后将全部干涸

  坎儿井和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杰出工程。它是新疆人民根据本地自然条件、水文地质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地下水利工程设施。新疆南部许多地区年均降雨量只有几十毫米,而年蒸发量却达两三千毫米。来自山峦的冰雪融水,如果在地表流淌,很快将蒸发殆尽。而坎儿井通过地下暗渠输水,可有效避免蒸发。此外,竖井、涝坝与暗渠相配套,不用提水工具,就可以引取上游埋深几十米、甚至100多米的地下潜流,进行自流灌溉。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吐鲁番和哈密地区。长期以来,它一直是当地发展农牧业生产和解决人畜饮水的主要水源。史料记载,坎儿井鼎盛时总长度曾达到5000多公里。然而,自上世纪始,随着新的灌溉手段的出现,坎儿井日渐式微。尤其是近些年,人口激增和大量垦荒,导致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坎儿井衰减加剧:从上世纪50年代末的1784条锐减到当前的404条,干涸和消失的坎儿井竟有1300多条,平均每年减少20多条。专家认为,照此速度,20年后坎儿井将全部干涸。

  摸清家底建“档案”,修复分为两步走

  最终目标:100年不用再大修

  为了拯救这一濒临消失的“活文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近年来采取了许多措施。家底不清,是坎儿井衰减加剧的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从没有人或机构为坎儿井建过档案,致使坎儿井的利用率大打折扣,甚至有的坎儿井坍塌后因得不到及时抢修而废弃。从2002年开始,自治区水利厅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始对全区坎儿井进行水文和人文历史的系统普查,为每条坎儿井建立了内容翔实的“档案”,内容包括坎儿井的原名、现名、位置、类型、长度、宽度、开挖历史、施工工艺等。摸清了家底,就为坎儿井的系统修复奠定了基础。

  吾甫尔·努尔丁告诉记者,按照规划,修复坎儿井分两步走。前三年,先对亟待抢救的250条坎儿井进行系统维修加固。这种维修加固,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暗渠进行衬砌,明渠、出水龙口进行防渗处理,竖井进行工程加固,水源地进行拓展延伸。第二期的重点是,对115条条件较好的坎儿井进行常规性维护,对89条已经干涸但仍有抢救价值的进行疏浚过流。最终目标是,9年后全区480条坎儿井将得到全面保护。如果不是出现地震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这些坎儿井100年内将不用再进行大的维护。

  价值不可替代,工程泽被后世

  修复前提:保护好水源地

  有没有必要下这么大的本钱来保护坎儿井?社会上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用现代灌溉理论来看,坎儿井灌溉方式较为粗放,尤其到了非灌溉季节,坎儿井的水因不能控制,白白流走,造成浪费。对此,吾甫尔·努尔丁认为,坎儿井是新疆绿洲文明的象征。其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均不可替代。从表面上看,坎儿井常流水是一种浪费,但就实质而论,常流水对维系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的生态均衡,具有积极意义。南疆的地形呈阶梯状,在这个阶梯水渗入地下,到下一个阶梯它又流出来变成了地表水。而一味地挖机井只能使地下水位下降得越来越厉害,最终出现沙进人退的悲剧。

  吾甫尔说:“坎儿井的修复,是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德政工程,必须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说坎儿井修复后可增寿100年,前提是生态环境没有遭到进一步破坏。如果我们一方面花巨资保护坎儿井,另一方面又在不顾水资源的承载力大肆垦荒,地下水位将越降越深,坎儿井的水源地也将被破坏得越来越厉害,那么,修复成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据悉,对坎儿井水源地保护的立法工作,目前已纳入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工作议程。

  人民日报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