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互联网 >> 正文
网盛科技:成功之道“不可模仿”(二)

2006-12-15 10:04:48

  “花钱买了场官司。”孙德良看到律师函后有点懵,但他不愿放弃这个域名。当时,没任何把握,律师也不愿接手,最终他只好拉来精通外语、法律的员工,亲自迎战。根据《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Orica公司若想胜利须证明以下三点:域名与其商标相同或误导性相似;中化网无权享有该域名;中化网恶意注册和使用域名。而这三点均不成立。当年10月19日,孙德良自信地向WIPO(国际知识产权仲裁机构)递交了答辩状,Orica则自知理亏,忽然撤诉。

  这场诉讼是中国“入世”后首起跨国知识产权纠纷,国外关注度很高,而中化网不但获胜,更借此做了一次全球品牌宣传,一举成名。

  2003年,公司经过股权转让和增资引入新的股东,孙德良依旧为实际控制人。但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以中化网名称侵犯其商标权为由提起诉讼并获胜,杭州中化网因此更名为现在的网盛科技。

  春天里的“冬天”

  持续获利10年,使网盛科技一直如沐春风,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一帆风顺。

  网盛科技的困惑甚至难以预测的风险,正来自其坚守10年的“商业模式”:“会员+广告”。这种模式在互联网企业经营中非常普遍,也是最常见的盈利法宝,其收入增长主要依赖会员的增加,难以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是最大隐忧。

  截至今年上半年,网盛科技的化工会员企业达5709个,但两年来其增速比之以前明显放缓。2003年、2004年到2005年,其新增会员分别为953个、1371个、1146个,而今年上半年的增量不及去年同期的平均数。此外,该公司目前的收费价格依然维持着10年前的水平,即每年1.2万元的入会费、6000元的维护费(广告费依据广告版位、面积、形式等因素定价)。这种操作模式意味着,网盛科技未来的收入增长将依赖于其ARPU值(单位用户的贡献)提升,这显然太过单一。

  同时,来自综合性行业网站阿里巴巴、慧聪的竞争压力也无可回避。这些综合性行业网站正向各个具体行业渗透,其中慧聪更是涉足了60多个行业,正挟用户覆盖全、资本雄厚、品牌强大等优势冲击市场,意欲分流网盛科技的本土客户。

  网盛科技要想屹立不倒,取决于其新的盈利模式能否成功引入。孙德良的打算是,规划新的四大项目,并将此次上市计划募集的2.1亿元投向这些领域。四大项目为:化工专业搜索、现有化工信息平台升级、私有交易平台、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他认为,这些项目将有利于提高网络精细服务以及用户ARPU值。海通证券分析师陈美风看好化工专业搜索。他认为,在盈利模式改善前,网盛科技的营业费和管理费势必上升,而专业搜索有望改变费用增长模式。此外,项目伴随的关键字业务可扭转广告位有限的困境。但他同时认为,由于百度也在向行业渗透,因此网盛科技可能维持“谨慎增长”。

  对于阿里巴巴、慧聪的挑战,孙德良认为,公司与其是错位竞争,因为相对而言,网盛科技的化工行业专业性更明显,且潜在会员数量依然很庞大。据中国化工信息网的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国内化工企业约有48357家,网盛科技的会员占其总数的11.81%.国内纺织企业(同期)约有57000家,网盛科技占其2.74%.

[1][2]
  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