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新挑战
近年来,在摆脱了网络泡沫的困扰之后,IT业和因特网已经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些长期处于探索阶段的商务模式开始盈利并飞速发展,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用户群体不断涌现,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上市和生存周期大大缩短,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个真正的网络时代里,以网络服务和网络产品为主要方向的企业需要一种崭新的创新模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新的挑战面前保持最大的灵活度和最高的工作效率。
“网络生存”的新型创新
作为最成功的网络服务和网络产品提供商之一,Google公司从创立的那一天起就走上了一条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创新之路。可以说,Google公司的创新模式在今天的IT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它既成功地解决了研究与开发脱节的问题,又在管理成本和研发效率上达到了最优——Google公司在因特网上取得的成功就是这种创新模式的价值的最好见证。
研发一体
早在1930年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论述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时就曾预言:“研究者必然自发地涌向根本意义上的技术人员的本质形态的范围中。只有这样,他才能保持活动能力,从而才能在其时代意义上确实地存在,不至于落伍。” (马丁。海德格尔,《世界图像的时代》,1938)客观地说,研究与开发之间的界限在最近50年里已经相当模糊了,而这种模糊——更确切地说是“融合”——正是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Google公司里,没有截然分开的研究部门和产品部门,所有工程师的头上都戴着R(研究)和D(开发)两顶帽子。Google要求每位工程师既要有不断创新的勇气和才智,又要有把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技能和经验。在这个创新加实践的乐园里,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一个绝妙无比的创意,任何入也都有机会(或有义务)亲手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这种研发一体的做法彻底消除了创新与实践之间的隔阂,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节省了管理和沟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个人自由
许多人都知道,Google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了20%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但人们也许并不知道,这20%的时间其实是Google的创新模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旦有了这20%可支配的时间,蕴藏在工程师头脑中的创意就会层出不穷地“奔涌”出来,在创造力和想像力的指引下,工程师们的价值可以得到最大的体现——许多令Google引以为豪的产品,如Gmail和Google News,就是由工程师在20%的时间里创造出来的。
此外,Google并不会像一般的企业那样,设法将工程师固定在一个项目或一个产品组内。工程师可以随时到自己感兴趣的小组工作,也可以同时加入好几个产品的开发过程。显然,这种管理方式上的灵活性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大家的创新意识。
平等参与
研发过程中的平等参与是Google产品不断创新的另一块基石。Google在公司内部建立了拥有评比和排序机制的“点子库”。员工们可以将自己想到的产品或技术创意放到“点子库”里,然后由其他员工投票评选。公司从“点子排行榜”中选出未来的研发方向,并根据每个“点子”受欢迎的程度决定该项目的规模和重要性。对每个具体的项目,工程师们不仅可以在“点子库”中用手投票,还可以直接用“脚”投票,即亲身参与到该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中去,与同事——起实现自己的技术梦想。
此外,Google几乎每一件产品的用户都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民”。产品问世后,立即就会接受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用户的考验,用户对产品的好恶马上就能体现到点击率或下载率上。Google深深懂得,这种来自最终用户的“投票”是最平等也最能指导研发进程的“优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