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良,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位10年前还在为筹措第一桶金而苦恼的浙江萧山农家子弟,绝对没有想到,10年后会成为拥有20亿市值的新富豪。
“外资在传统制造业的并购,国家有关部门和媒体都关注了,但民族互联网企业,现在基本上被外资控制了。我希望更多的优秀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上市,形成新经济板块,由国内资本控制。”———孙德良
网盛科技作为中国A股市场第一只纯粹意义上的互联网股,一上市就创出了68.1元的高价,交易所的三次停牌也没有阻挡住投资者的狂热追捧,最高一度到78元。
与他的浙江老乡陈天桥、丁磊、马云不同的是,网盛有着自己的成功路径。
有人认为网盛科技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一个异类,当互联网创业者们眼睛都盯着大小门户网站时,孙德良选择了行业网站,成为了一个实现盈利的B2B网站;在那个疯狂烧钱的互联网泡沫年代,孙德良的企业几个月就实现盈利,不到几年利润就数以千万计;当互联网发烧友们梦寐以求希望获得VC(风险投资)青睐时,孙德良一次又一次将他们拒之门外;当互联网产业逐渐稳健发展,大小网站纷纷寻求海外上市机会时,网盛科技选择了留在国内上市,成为中国A股市场第一只互联网股。
孙德良坦言,网盛科技10年来的成长经历,证明了一个理想的可行性:中国互联网产业应该为中国民族资本控制,中国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应该在国内上市,并在中国股市形成一个强大的互联网板块。
一场大雨和一叠名片
孙德良1995年从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毕业后到了一家深圳的互联网公司驻杭州办事处工作,因为英语学得不错,就在公司当翻译。有一天,老板叫孙德良寻找一些美国网站,了解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一些信息,然后摘编翻译成中文,卖给那些当时还不能出国采访的都市类媒体。公司就这样靠卖网络信息赚了不少钱。
1972年出生,大学本科,1995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系。现任浙江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兼任杭州中达董事、上海中化科技董事、上海涉奇和上海生意宝的执行董事和总经理、浙江新中化董事长。曾任深圳讯业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公司系统工程师、杭州世信董事长、总经理。
这次经历对孙德良触动很大:“可以说经历了一次洗脑。当时我觉得互联网真神奇,居然可以在短短数秒之间传送这么多信息;第二是互联网真好,以后完全可以靠互联网赚钱。”
1997年,大学毕业才两年的孙德良因所在公司经营不善,被迫失业。为了脱贫,他决定自己创办一个服装网,实践靠网络赚钱的梦想。
创业先从市场调研开始。“我至今记得那是10月16日,杭州武林广场要召开一个服装博览会,所以打算到那里去做市场调查。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参展商和观众都浇得无影无踪。”
“我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赚钱就是硬道理'.但许多互联网企业'花钱才是硬道理'.他们烧钱把网站做得貌似很完美,然后找风投融资。从风投那边拿到钱后,再烧钱,完成流量等若干指标后,再去找风投融资。最终目的是到海外上市,圈完钱后退出。”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孙德良的服装网创业梦就这样被一场大雨浇灭。
“当时我有个老同学在附近的化工公司工作,于是我就到他们公司去避雨。我和同学闲聊时,发现同学有整整一抽屉的名片,都是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化工公司的,我当时眼前一亮,决定做化工网。没有市场调查,也没有可行性分析,全凭感觉开始。现在想来,真是幸运,因为化工原料的价格变化快、和国际接轨早,完全符合互联网特性,而浙江又恰好是个化工大省”。
孙德良的创业第一步就这样不可思议地跨出了。因为大学毕业没多久,一点积蓄也没有,孙德良只好寻求父亲孙国明帮忙,父亲用人格担保向隔壁借了2万元的高利贷。而孙国明绝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居然能凭着这2万元高利贷发展到20亿身价;他同样也不会想到,由于拥有儿子公司的股份,农民出身的自己,居然一下子成为了一个亿万富翁。
创业是艰苦的。孙德良仍然记得第一个客户是上虞的一家化工公司。“最开始我的营销策略有问题,花了两个多小时向这个老总介绍什么是互联网。但是老板根本没听懂,已有些不耐烦了。我一看不对,马上改变策略。当时我就问了两个问题,‘你想不想把你的产品卖到国外去?如果想,互联网可以帮你做到;你知不知道你的对手也在互联网上?如果你要和他竞争,你就得上互联网。’”
老板听到这里,顿时明白了什么是互联网,于是掏出1万2千块钱,加入了这个小伙子创办的“中国化工网”,成为这个网站的第一个会员。
第一年的几个月里,孙德良的账户上就有了一、二十万的现金。到了第二年,账户上就有上百万的现金;第四年账户上的钱已数以千万计。到了2002年,孙德良就买了许多楼,作为公司和外地分公司的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