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通信 >> 正文
吴刚离开数位红后不死心 赌定手机软件应用(二)

2006-11-13 13:13:25

  把数位红卖给陈天桥

  在2004年,上海盛大全资收购数位红之前,数位红经过了一段艰难的成长过程。吴刚当初的选择多少有些冒进,2000年,数位红成立之初,国内移动移动通信市场刚刚起步,手机短信都还没有普及开来,国内手机游戏市场更是无从谈起。吴刚被迫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将自己的目标瞄准海外市场,瞄准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国际大厂。

  当时互联网正处于投资的低谷,数位红很难从投资人那里找到投资。由于缺少必要的销售网络,数位红只好将产品放到互联网上销售,而后通过信用卡公司来转账。在这种条件下,数位红从最开始的四个人起步,缓慢成长。

  2003年的非典成为数位红发展的一个突破点。

  在这一年,数位红有了第一款全球同步上市的产品。而且其此后的一款产品也在中国移动的百宝箱业务里占据了15%的份额。

  对于手机游戏行业的一些现象,眼见着公司成长加快的吴刚仍旧不无忧虑,“直到今天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都没有确定下来,恶性的竞争比比皆是,进入门槛不高,最多的时候有几百家之多。”

  意识到数位红需要更多资源支持的吴刚,于是开始找投资。因为投资环境的变化以及手机游戏市场的成长,当时希望投资数位红的公司非常多,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风头正盛的陈天桥迅速进入了数位红的视野。

  从2004年初以100万美元购买35%的股份到2004年年10月盛大以5000万人民币全资收购数位红,业界一直有同行抱怨吴刚卖的价格低了。“陈天桥始终都不是出价最高的人。”当时有许多SP以及非游戏行业企业的出价都在陈天桥之上,但是吴刚考虑到长远的发展选择了盛大。理由只有一个:盛大的游戏运营能力是其他公司不具备的,而他希望找到能帮数位红长远发展的合作伙伴。

  2003年12月,在健翔桥一个相对简陋的办公室里,吴刚见到了来京开会的陈天桥,当时的陈利用赶火车前的两个小时间隙来瞧了一眼数位红。陈天桥对数位红和吴刚最初的印象是:一个健康成长的小公司,一个充满创业激情的年轻人。这种情景仿佛让陈天桥看到了当初盛大和自己的影子,因此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拍板决定投资。

  最初融资的时候,吴刚并未想过将公司整个出售。但是在获得盛大第一笔100万美元投资的同时,其他的游戏公司也开始拿到了创业投资,金额均不小。压力之下,数位红需要再一次融资,IDG等公司也曾经尝试进入,但不愿意被稀释的陈天桥提议由盛大全资收购。

  陈天桥对数位红和吴刚一直给予厚望。2004年10月,在正式收购完成之后,陈曾对吴刚表示:数位红就是他为未来埋下的一颗种子。在盛大的内部会议上,陈也多次当众点名表扬吴刚和由其领衔的数位红。

  同许多创始人离开创业公司时的爆炸性效果不同,2006年8月,吴刚几乎是在一片平静的气氛当中从数位红离任。吴刚称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好合好散的美满结局。这在今天的互联网行业里多少现得有些另类。

  手机应用软件的明天

  “在之前的几次创业过程当中,公司和个人的风险以及压力都很大,在一些问题的抉择上,会更看重眼前的利益。”吴刚接着说道:“现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希望把眼光看得更远一点,把基础做得更扎实一点,把事业做得更大一些。”

  吴刚选择的手机应用软件比起当初做PC游戏甚至手机游戏时都要好很多,除了腾讯、微软以及Google公司正在全力开拓手机上的潜力之外,国内也出现了许多手机应用方面的公司,其中有的已经拿到为数不少的投资。

  “明年上半年,手机应用软件将能表现出其潜力。”吴刚认为,“用户对工作、娱乐都有在线的需求,手机在这方面提供了绝佳的平台,手机应用软件的用户黏性以及技术门槛,也适合大规模资本的介入。” 张震也认为,随着手机的普及,摩尔定律也将在手机上得到体现,随着硬件性能的发展,软件应用方面的需求也会随之迅速增加。

  在中国移动的手机游戏平台上,大约有超过六千多种产品,而且由于收费等方面的原因,聚集用户并不容易。而在做了手机应用软件之后,吴刚发现在用户方面,3GV8的几款产品很容易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到了十几万用户的规模。

  吴刚认为,对手机来说,客户端有可能形成相对较高的垄断性。在面向手机内容的投资热过之后,手机客户端软件的投资将会称为一个新的重点。

  而对于吴刚来说,一如当初选择将公司出售给陈天桥时一样,钱多少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相对来说,战略合作伙伴的市场资源、行业理解成为吴刚考虑的重点,而IDG一直是吴刚心仪的对象。目前,在IDGVC第一笔百万美金级的融资到位之后,3GV8新一轮的融资也已经在计划当中,基本范围也已确定,基本上会在年底前结束,“大约为几百万美元的额度”。

[1][2]
  互联网周刊
  相关信息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