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间结算难题
“除了全业务经营外,运营商还要实力相当,只有实力相当了,取消网间结算才有道理,但是现在各运营商之间的实力是极端不平衡,解决网间结算问题的条件还不成熟。”
“网间结算问题对产业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监管者出面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以前咱们国家也做过网间结算成本的计算工作,但是很难计算成本,我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摸索定价才能有利于产业的发展。”
“比较理想的解决办法是所有的运营商都进行全业务经营。”
固网的出路
“固话正在被移动和IP加速分流,与语音相关的业务指标如通话费、月租费等全面下滑,仅国际语音业务就被VoIP分流了10-20亿元/年。”,“中国电信已经成为世界上仅存的几个收入还在缓慢增长的固网运营商,转型是唯一出路。”
“固定移动全业务经营是肯定要做的,而移动对固网的替代也是趋势。”
“固定网还处于发展中,固网有今天这样的结果是因为除了网络外,固网没有自己的东西。从目前来看,移动取代固定的趋势基本上只是表现在窄带业务方面,特别是电话上,而在宽带业务上,移动难以取代固定业务。”
香港的电讯界在上周无疑是不平静的,网间结算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得香港电讯管理局和香港固网运营商电讯盈科变成了对峙的双方,据香港媒体报道称,在香港电讯管理局就取消移动运营商向固定运营商收费的公众咨询结束的10月27日,后者却将前者诉诸法庭,理由是电讯管理局在进行咨询之前,已经做出了取消这种网间结算的决定。
目前,香港电讯盈科每年约盈利10亿元左右,其中,有6亿元是来自于移动运营商支付的网间结算费用。在固网运营商的经营情形每况愈下时,如果取消网间结算,对于他们无异于釜底抽薪,无怪乎香港电讯盈科反应如此剧烈。同样的网间结算问题在内地也是存在的,那么,香港电讯界这一对峙事件是否会对内地有所影响呢?
内地解决网间结算问题条件不成熟
“香港有香港的方式,内地有内地的原则。是两码事,没什么影响。”在近日召开的2006中国固定网络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韦乐平在接受天极Chinabyte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参加同一会议的中国网通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显得很是保守:“说不好香港对内地的影响,不过,国内还是会按照国内的规律办。”
内地在刚推出移动电话服务的时候,主管部门考虑到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采取了双向收费的模式。于是,在双向收费的模式下,就采取了不对等的运营商间结算体系:固定电话拨打移动电话的时候不向移动运营商结算,而移动用户拨叫固定电话的时候,需要向固网运营商结算。
据悉,在2005年移动运营商向固定运营商支付的费用在150亿元左右,虽然这个数字要比电讯盈科所占的比例小得多,但是,又有哪家固定运营商会主动放弃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呢?更何况移动通信的发展已经压得固定运营商喘不过气来,相关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国移动在国内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据了74%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将新增市场的90%份额收入囊中,剩余其他5家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卫星)只能望尘莫及。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固网运营商怎会放弃移动运营商支付的网间结算费用?“网间结算问题对产业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监管者出面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以前咱们国家也做过网间结算成本的计算工作,但是很难计算成本,我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摸索定价才能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唐雄燕说。
对于如何均衡网间结算问题,BDA分析师张宇称:“比较理想的解决办法是所有的运营商都进行全业务经营。”而韦乐平则表示:“除了全业务经营外,运营商还要实力相当,只有实力相当了,取消网间结算才有道理,但是现在各运营商之间的实力是极端不平衡,解决网间结算问题的条件还不成熟。”
数据的说服力是最大的。中国移动的2006上半年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1370亿元,比去年的1145.5亿元增长19.6%,净利润达到302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240.4亿元,增长25.5%,中国电信今年上半年话音业务收入611.98亿元,同比下跌0.6%;非语音业务收入至232.44亿元,占经营收入的比重提高了3.9个百分点,达到27.5%,其利润增速为中国电信2002年11月在香港上市以来最低。
中国网通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31.8亿元,比上年同期仅仅增长0.9%,大大落后于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从净利润指标来看,上半年净利润为70.9亿元,比2005年同期下降7.8%,是四大电信运营商中唯一出现利润下滑的公司。而唯一进行全业务经营的中国联通,在CDMA业务扭亏为盈后,公司的净利润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上半年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0.2%,达到28亿元,但却依然位列四大运营商之末。
如此看来,韦乐平在网间结算上关于“实力相当”的说法是不无道理的。移动通信业的飞速发展已经使得传统的固网运营商感觉到危机四伏,于是,固网运营商似乎将进军移动通信行业作为最可靠的救命稻草,而在国家3G牌照还不明朗之前,固网运营商转型是势在必行。
固网对绝唱说No
在韦乐平看来,中国电信面临着技术更新加快的挑战,而恶性竞争,资费剧降造成了离网率高、增长艰难的局面,“固话正在被移动和IP加速分流,与语音相关的业务指标如通话费、月租费等全面下滑,仅国际语音业务就被VoIP分流了10-20亿元/年。”韦乐平说,“中国电信已经成为世界上仅存的几个收入还在缓慢增长的固网运营商,转型是唯一出路。”
于是,在王晓初的带领下,中国电信提出了从“传统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的战略转型。“在提出转型后的一年半后,中国电信的非话业务收入从22.1%增加到30.1%,净增8%,号码百事通和商务领航这两个融合业务也已经全面启动。”韦乐平说,“中国电信的通话费和月租费仍旧是负增长状态,所以说,没有移动业务,早晚还会负增长,有了移动业务,才可能保证中国电信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点上,中国网通也持有相同观点。唐雄燕表示:“固定移动全业务经营是肯定要做的,而移动对固网的替代也是趋势。”同时,百纳电信咨询总监王学恒也称,固网如果没有移动的功能很难有发展空间。难道说固网就这样在移动业务的突飞猛进中被淹没下去吗?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说:“固定网还处于发展中,固网有今天这样的结果是因为除了网络外,固网没有自己的东西。从目前来看,移动取代固定的趋势基本上只是表现在窄带业务方面,特别是电话上,而在宽带业务上,移动难以取代固定业务。”
蒋林涛表示,由于无线资源的困难和业务表现能力的差距,移动终端无法达到固定终端的能力,宽带业务将主要是固定网的业务,使固网的主要发展方向。“所以说,移动取代固定说是一种方向性的误导,固网、移动各有利弊,固网业务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提高固网终端的能力,将短距无线技术和固网相结合,可极大扩大固网的应用范围。”
说道固网终端,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讲,接触到最多的就是家里的固定电话机,而且,这些电话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毫无个性可言,相对来讲,手机这种手持移动终端的可选种类就丰富得多,我国每年市场上的手机可选机型超过千种,在手机的开发上,厂商们更是煞费苦心,功能越来越集成。“固网业务创新要开发基于传统固网或智能化的新业务,要能够提供功能改进的固网电话终端,如增加呼叫等待、亲情电话、彩铃、彩话等。”蒋林涛说。
说到亲情电话,同样也亮相于2006中国固定网络发展高峰论坛的爱普拉斯通信技术公司就是在打这张牌。该公司总经理庞潼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国80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面临贬值,而固网的发展应以业务为王,固网的转型在终端方面是个必然,没有终端的转型,整个网络的演进也是不完整的。
庞潼川还介绍称,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好视达数字可视电话”只需插上普通电话线,插上交流电源,就可以声形并茂地实现可视通信了,其通话金额就是用户家中普通电话的收费。“不过,它架起了一座在外工作的人和家人之间的桥梁,毕竟,固定电话是使用门槛最低的工具,家中老人也很容易就能上手使用,能够通过电话看到远方的亲人岂不是更加传情?”
尽管爱普拉斯为他们的可视电话描绘了一个前景,但是,这种产品不菲的价格还是令人望而却步,现在几百元就可以买到一部不错的手机,但是,要成对儿工作的可视电话购买时要花费近5000元,很多消费者都会望而却步。“成本会比较快速地下滑,爱普拉斯希望能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将自己的可视电话产品降到理想的价位上。”庞潼川说。
难道说固定终端的发展就能够帮助固网业务翻身吗?其实,不尽然,毕竟移动网络和业务并没有停滞不前,明年很可能成为中国的3G元年,而移动通信的发展也将掀起下一个高潮。不过,正如庞潼川所谈到的,如果没有新业务催生增长的话,移动运营商也面临着转型。看来,无论是移动运营商还是固定运营商,业务和应用都应该成为驱动企业利润增长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