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装朋友欺骗用户回复,发送多条短信才能参与抽奖……在信产部整顿“高压”之下,这些违规信息服务已经开始收敛。
昨日,信产部在官方网站上对始自今年6月的SP“整顿风暴”公布了不完全统计数字。
截至2006年8月底,共有327家SP(即电信服务提供商)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处理,更有453家存在违规行为的SP被运营商暂时“清出”合作名单。这项SP整风运动名为“治理和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专项活动”,并已于今年6月在全国大范围铺开。信产部称,该活动将一直持续到今年12月底,一些违规情节严重的SP将面临“停业整顿”的风险。
事实上,短信多收费、乱收费现象正是许多移动用户的“心病”。
比如有时一些电视游戏节目明明没有任何资费标准的提示,但按照主持人提示的方法发送短信参与节目后,发送的费用居然要几元钱;另一些SP则用“抽奖”的招数从用户口袋中“捞钱”。但让用户气愤的是,按照提示操作后并不能直接参与抽奖,而是需要不停发送短信,每发一次SP都会向用户收取信息费。
“虚假宣传、诱导或诱骗订制、强行订制并扣费等问题在目前SP众违规行为中可谓‘罪魁祸首’。”信产部称。
不过,一轮又一轮的“严打”已使这些现象开始“退烧”。以信产部这一轮整顿为例,截至今年8月底,共有327家SP被各地通信管理局处理;453家存在违规行为的SP,被运营商进行停止结算、停止业务、关闭端口和业务下线等处理,直至停业整顿或吊销经营许可。
一些“屡教不改”的SP企业更在昨日被信产部“张榜公布”。记者在名单中看到,共有54家SP由于多次违规被各通管局依法查处;其中,腾讯、华友世纪、新浪互联等“大牌”SP赫然在目。
“如今,用户投诉或申诉已逐步下降,SP企业的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市场消费环境有所改善,专项活动治理成果初步显现。”信产部表示。
链接
冷眼旁观
洗牌后,SP行业从中获益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严丹虹然而,这些使广大移动用户“拍手称快”的查纠公文,却让众SP“苦不堪言”。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中移动对SP施行的二次确认“铁腕”政策,已让这些SP连连叫苦———从当月开始,移动用户在新订购移动增值服务时,不仅可以免费试用一个月,在正式收费前还将收到两次提醒确认;然而,以前SP的大部分收入恰恰来自于这些“默认用户”。
“雪上加霜”的是,从今年10月10日开始,短信服务“二次确认”再次被信产部“勒令”全面铺开。根据信产部的规定,不论SP为用户提供何种移动信息服务,在收费前,相关电信运营商都必须负责向用户发送提醒消息;如果没有得到反馈,那么订制就不成立。
受上述因素影响,一些SP的日子如今“分外不好过”。
TOM在线认为,仅因中移动的政策调整就可能使公司营运收入下降15%,而空中网则将2006财年的营收额预测由1.1亿~1.15亿美元下调至8500万~1.05亿美元。11月3日,新浪发布的2006年第三季度财报更是显示,其非广告收入为234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2%.
业内人士预计,对SP的种种“打击”举措,将使SP收入至少下降20%~30%,部分SP的业绩甚至要因此下滑50%以上。
目前,不少SP已纷纷酝酿“自救”,以度过这一危机。TOM在线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将在内容上进一步加强对用户喜爱的无线产品的开发,全面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空中网也宣布打造免费WAP门户网站Kong.net,希望借此摆脱单一的运营风险。
Frost Sullivan(中国)公司分析师谭炎明对记者表示,虽然在多轮“大棒”的“挥袭”下,一些SP可能无法避免被淘汰、甚至死掉的局面,但从长期来看,主要SP将从中获益,并对未来SP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