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支持机制不完善
战略定位不明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始终未能建立对TD-SCDMA的长效投入机制,对TD-SCDMA的支持始终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加之主要政府部门的财力有限,在撒胡椒面似的科技创新扶持机制下,各种政策支持相对于战略技术研发的实际需求而言,实在是微不足道。众所周知,TD-SCDMA的研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需要全面统筹和协调和管理,这是企业难以胜任的,必须由国家给予长期强有力的支持。
尽管有关部门做了积极努力,但对TD-SCDMA支持仍远远没有到位。有人做过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家对TD-SCDMA的实际资金支持仅有8亿元。大唐电信集团历年积累的“家底”远远无法支持TD-SCDMA的研发费用,不得不举债运营,从而背上了巨额的债务包袱,一直负重前行。
从目前情况看,三大制式对移动数据业务的支持能力都不足,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数据业务需求,必须发展各种增强型3G技术。这意味着在TD-SCDMA尚未完成产业化和商用化的情况下,产业联盟企业不得不进入新一轮的角逐,从而面临新一轮的研发资金投入需求。在跨国公司咄咄逼人的竞争压力下,我国政府如不施以强有力的援助之手,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弱小的产业联盟如何抵御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
(三)牌照发放滞后
战略定位不明带来的另一大问题是牌照发放滞后。实践表明,牌照发放滞后的负面效应很大,是TD-SCDMA产业难以得到充裕的社会资金支持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政府的牌照是指挥棒,也是最强烈的市场信号。牌照一发就明确了市场准入格局,就如同运动场上信号枪一响,运动员们便会各就各位,按照竞争规则全力竞争。只有发放TD牌照,才能调动整个产业链内所有企业的积极性,才能吸引国内外各类资金的投入。这是很简单的道理,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发达国家情况来看,牌照发放是走在前面的。尤其是日本、韩国都是国家对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技术制式先发牌照然后经过比较长的一个市场培育过程,使之逐渐走向成熟。所以说牌照发放是电信技术标准实现商用化和产业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前提。
因而在TD-SCDMA牌照发放问题上,宜早不宜迟。因为这可以为促进TD-SCDMA的商用化和产业化成熟,缩小与其他两大制式的差距提供一个缓冲期(如果同时发牌照,因商用化和产业化程度低,TD-SCDMA无法和另外两大制式体系竞争)。早在2000年,当TD-SCDMA被确定为国际标准时就该发牌照,在TD-SCDMA目前已经试商用的情况下,牌照发放刻不容缓。
(四)运营主体不明确
运营商的支持是TD-SCDMA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证,因而明确网络建设运营主体是TD-SCDMA商用化和产业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遗憾的是,几年来,TD-SCDMA的产业化一直是在没有运营商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大家知道,2G乃至3G时代的移动通信产业链是由运营商主导的,运营商对于技术制式的选择决定了技术制式的前途和命运。国外情况表明,发达国家发展WCDMA或CDMA 2000,自始至终都是由主导运营商主导,产业链内各类企业协同参加。如日本是由NTT docomo引领,韩国则是由SKT率队。由于主导运营商实力雄厚,市场经验丰富,不仅可以为技术研发提供充分的资金保证,也有利于探索和创造适宜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打造全新的产业生态环境和产业链,从而确保了两大制式商用成功。
假如我国在2000年就明确由实力雄厚的中国移动集团做TD-SCDMA的承载主体,TD-SCDMA的商用化现在可能已经完成了。TD-SCDMA商用化、产业化进展困难重重,除了政府资金支持不足之外,运营商在试商用之前始终没有给予资金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政府部门对TD-SCDMA研发支持费用不过8亿元,而目前中国移动集团的税后利润已经达到700多亿元,拿出百分之一来支持TD-SCDMA就能接近政府部门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