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与最大的IM厂商的合作,使“飞信QQ”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间。而在3G的大背景下来看,围绕移动IM的产业竞争才刚刚开始。
2006年岁末,在中国移动与移动IM(即时通讯)厂商中止合作的大限即将来临的最后两天,移动QQ终于选择了向运营商低头。
12月29日上午,腾讯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公告称,已于12月28日与中国移动就双方在梦网上提供聊天交友类业务签署合作备忘录。腾讯QQ与中移动的飞信将实现互联互通,且腾讯的移动QQ业务将逐步过渡到飞信平台上。这些转变都将在6个月内完成。届时,飞信将有一个新的名字“飞信QQ”,而移动QQ的最终命运很可能是完全并入飞信QQ.
此外,腾讯与中移动预计技术开发和测试将在6个月内完成,在过渡期间,中国移动与腾讯原有的聊天服务将续约6个月。
而在此前数天,腾讯刚刚公布了手机QQ业务于2006年12月20日全面免费的消息。此消息也被认为是腾讯为即将中止的移动IM合作所推出的一项对策。
但随后的公告表明,不管是否情愿,这只倔强的小企鹅最终还是不得不张开翅膀投向运营商的怀抱,在互联网、移动通信两个平台上都向互联互通作出了妥协姿态。而觊觎移动IM市场已久的移动运营商,也迈出了长久期待的关键一步。
妥协者腾讯
2006年11月,诺盛电信的分析报告指出,QQ注册用户已经超过5亿户。尽管腾讯投资部的董波对记者表示,“腾讯从未对外公布QQ用户以及移动QQ用户的数目,”但是诸如“即时通讯市场腾讯占据60%以上份额”等说法仍然具有极大说服力。
虽然用户遍布全国,但偏安深圳一隅的腾讯一直都是在“挟用户以自傲”的心态下安安稳稳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意。因为无论是互联网平台还是手机平台,技术门槛都不算大难题,用户数才是腾讯真正的资本。在2005年关于互联网上的IM是否应该互通的业内讨论高潮中,腾讯公关部发言人曾对记者表示“暂不考虑互联互通,想要互联互通的都是二线厂商。”类似的强硬态度同样体现在之后腾讯对待移动IM的态度上。
而自2000年开通的移动QQ业务,一直是腾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月5元的资费和便利的短信通道颇能迎合大量PC上的QQ用户,这个与运营商“二八分账”的业务甚至在2002年占据了腾讯公司70%的收入来源。而根据腾讯在2006年11月最新公布的季报,依附于移动QQ的移动及电信增值业务收入已经达到2090万美元,占总收入9320万美元的22.5%,比2005年同期增长36.4%.上佳的业绩数字也增强了腾讯回绝互联互通的底气。
但对于腾讯来说,也许在传出运营商即将进军移动IM市场的消息后,它就应该可以想到这一市场可能出现的变数。一位与中移动高层颇为熟悉的电信业人士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6月中移动的IM业务“飞信”公测之前,中移动就先后联系过腾讯公司和MSN中国,希望实现移动IM上的合作,为飞信谋求一个较高的市场起点,但均遭拒绝。紧接着,2006年6月中国移动正式向部分省市公司下发了一纸通知,明确表示2006年底与腾讯、网易、雅虎、新浪、MSN等与移动梦网的合作到期之后将暂缓续签。
这事实上已经是一种带着要挟的隐性谈判姿态。对于移动QQ通道受制于中移动的腾讯而言,一旦丧失了2007年移动SP业务的合作权,无疑会大大影响其业绩表现。几乎没有人会对失去中移动支持的移动QQ业务抱有希望。腾讯总裁刘炽平曾表示,如果与中移动的合同终止,腾讯的收入可能将会减少10%.而另一家同样奋斗在移动IM市场的公司高管甚至评价,“移动QQ所依赖的短信通道一旦被中移动关闭,结果将是移动QQ用户数‘清零’。”
与中国移动有着诸多项目咨询合作的Frost&Sullivan中国公司总裁王煜全在2006年12月底接受采访时则明确对记者表示:“接近2006年年末,是腾讯表态的最后时机。中移动仍然希望与腾讯达成互通,它的最佳合作伙伴仍然是腾讯。但如果腾讯仍然拒绝分享移动IM市场,拒绝互联互通,它至少马上会面临移动梦网上SP业务的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