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称,中国电信业将严格遵守加入WTO的承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国内市场。这意味着从今年开始中国电信市场将全面向外资开放,中国电信业将直面国外巨头竞争。
届时,电信市场状态会是“血腥味”更浓——竞争的激烈只会有增无减,市场集中度会继续加大,因此,“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已迫在眉睫”,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专家——龙永图如是说。
虎视眈眈多年的“狼”终于要来了
“多年来虎视眈眈的外资”狼“终于要来了!”按照中国加入WTO后电信开放的参考进程,现在五年的过渡期已经进入尾声,中国电信企业将要直接面对更多、更强的跨国竞争者,甚至许多海外电信巨头如沃达丰、新加坡电信、美国AT&T等都曾表示,希望能够入股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基础电信运营商,由此介入中国电信市场的运营。这些都是不可逃避的现实,也给国内电信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入世时取得的很多保护措施过渡期正在结束,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们正面临新的竞争形势。”龙永图如此认为。而来自商务部近日的报告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及保护主义在不断增强,能源紧张、信贷收缩,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产业产品的出口发展。
事实上,尽管中国加入WTO这五年让我国电信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总体上而言仍是“大而不强”。从国内市场看,目前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硬件”基础设施已经具备了与国际运营商竞争的条件,但“软实力”设施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国际竞争力来看,我国电信运营企业与大型跨国公司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沃达丰在英国市场以外的收入占全集团业务收入的比例达90%以上。而我国的电信运营企业近几年才开始海外运营的尝试,海外市场的经营收入微不足道。
因此,“如何应对挑战,如何抓住市场开放的机遇,最终从中分享更多的利益”成为我国电信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大问题。
不再“单纯”的电信用户
信息产业部日前发布的2006年1到10月份的统计快报显示,数据通信仍是中国电信行业业务收入增长最快的领域,去年前十个月,全国数据通信业务收入实现42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9%,是电信业传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2倍多一点。
事实上,数据业务比例的迅猛增长是电信运营商业务收入结构改变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未来电信业业务创新的关键领域。得益于众多新业务的开展,传统的语音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
而运营商收入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主要根源是电信用户的主要需求已从语音消费为主向综合信息需求转变,可以说传统电信用户已不再是单纯的电信用户,他们正在向信息用户转变。
首先,对可体验服务的需求。电信用户正在向为满足感观、情感、休闲等多方面需求的体验性消费转变。
其次,用户个性化定制服务的需求。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竞争的日益激烈,运营商有意识地去满足电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正逐步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
最后,对接入方式选择的多样性需求。如今的电信用户更希望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毫无限制地接入任何网络来享受丰富多采的信息服务。
此外,随着外资的进入,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但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市场份额的竞争,是争夺用户的竞争,因此,电信企业只有充分了解用户,满足用户才能更好地去占有用户。
那么,很明显,传统的电信服务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电信企业只有转型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大量应用才能满足用户广泛的需求。
转型——应对市场的惟一出路
当前,通信产业已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趋向融合转型的新世纪。可以说,无论是从政府监管的角度,还是企业、技术及业务发展的方向,通信产业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电信企业转型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迫在眉睫的战略抉择。这也是各大电信运营商纷纷举起转型大旗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要转型?我认为关键问题是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我们所处的产业链以及产业链上所体现的价值链,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如此理解转型,他认为,“转型不是运动型的,发展到某一个时点要转型,转型是时时刻刻的,特别是在当今,我们技术和业务发展这么快,转型随时随地都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企业保持健康的发展,处于主动的领先地位。”
那么,电信企业究竟要如何转型?“随着电信业的全面开放,企业只有通过资源重新布局让业务能力全面优化,通过固移融合与三网融合等全方位融合的道路,才能实现成功转型,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但转型的道路是艰难的,前面的挑战是严峻的,电信运营商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认清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在未来激烈竞争中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